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一万小时成就天才


  人们对台球王子丁俊晖的球技,对魔术师刘谦的精湛表扬很佩服!很崇拜!有时感到惊讶!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天才。人们渴望成为天才,渴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天才,成为职场的骄骄者,事业的成功者!然而,天才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回答:无论是作曲家、外科医生,还是运动员、艺术工作者,都需要经历至少 10000小时的刻苦练习才能达到至高境界——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成功是不易的,没有人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源自内心强烈的渴望与追求。《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提出:所有的世界级专家,无论是作曲家、外科医生,还是运动员、艺术工作者,都需要经历至少10000 小时的刻苦练习才能达到至高境界。对此,丹尼尔·科伊尔在书中有一番补充解释:“10000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 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 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成功必须付出,付出你的时间与专注。先天条件无关紧要,基因决定也无从谈起,唯有不懈努力,决定平凡与奇迹。“文化环境决定论”、“人生机遇论”等对成功只是辅助作用。

  10000小时”究竟该如何展开。为此,提出了三个阶段:精深——一万小时法则如何运作;激情——精深练习的动力何来;伯乐——训练出天才的优秀教师的特征。

  研究表明,人类的所有动作都是神经纤维之间沟通的结果,技能线路锻炼得越多,使用就越自如。 我们且不论髓鞘质理论是否科学、论证是否严谨、依据是否充分,仅从常识的角度来理解它也是不言自明的——无他,唯手熟尔!在杰夫·科尔文的《哪来的天才?》一书中,作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伟大的成就来自长时间枯燥、强调成长心理和打破习惯的刻意练习。不同于普通练习,刻意练习有以下五个标准: 1、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2、它可以重复很多次;3、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4、它是非常费神的;5、它并没有多少乐趣。相对而言,普通练习就是一般的重复性作业,是一种惯性使然,本身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打破习惯的意识。

  在为职场奋斗的学子们,读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你一定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