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日报网》一篇题为《朝鲜民众12月工资单曝光币改后实际工资增百倍》的文章报道,据韩国媒体12月30日报道,朝鲜在货币改革之后,12月工人工资同改革前数额相同,实际上带来了工资猛增100倍的效果。
在朝鲜最近进行的货币改革中,新币和旧币的交换比例为1比100,在币值改变后,工资仍保持过去的水准,意味着工资实际上增加了100倍。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极端的伪命题,文章内容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只有白痴才会深信不疑。这样的文章能发表在大名鼎鼎的《中国日报网》上,真的令《中国日报网》蒙羞不浅。
我们知道,在一个物品分配高度计划性的国度,商品的货币化程度其实也是极低的,货币的交换功能更是被严重弱化。就当前朝鲜而言,商品和货币的“等价交换”属性,基本上已经丧失殆尽。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取得的货币多寡,并不能作为衡量其收入增减的客观标准。
其次,没有“币制改革”前后的物价对比,奢谈工资实际增长程度,是极其无知的。朝鲜的币改,将原先的100元换成了现在的 1元,而现有的工资还是按照原先的发放数兑现,看似收入增长了100倍,但如果朝鲜按照严格计划供给的、占消费最大比例的大米、食油、布匹、肥皂、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还是原先那个价格,其他凭票供应的物品还需要和此前同样量的货币,那币改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何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原先在国有粮站购1斤大米需要1元钱,而今用新币购买依然要1元钱,那币改对他们有啥影响?他们的实际收入怎么就增长了?
再次,用币改来衡量民众收入多寡,是极为荒唐的。通过币值改革,就能立马让民众实际收入增长百倍,只有白痴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白痴们应该想想: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提高工资,没有相应的物质作保障,那只能是新一轮货币贬值的开始。如果按照这样的白痴逻辑,朝鲜要是在近期再来一次同样的货币改革,让目前的10000元兑换1元新朝币,难道朝鲜民众的实际收入又一下子猛增了1000倍?有这么好的事,朝鲜还需要生产干嘛?就这么不断地搞改币值改革好了。
朝鲜币改,其实质无非是学中国当初“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将那些头脑灵光、靠勤劳得来的存款化为乌有,和提高民众实际收入无关。
近期国内媒体对朝鲜的“高福利”是不断渲染,尤其是在中国政府高调遏制房价的情况之下,抛出了“平壤要建 10万套免费房”的新闻,并言之凿凿地称“朝鲜住房全由政府、单位提供,城市居民只要结婚,都可以分到一套8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住房。农村的房屋也由国家统一修建。”并且这些房子都是全装修房,还配备家具。
对于经济极度困难的朝鲜,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些吗?显然是和中国大跃进时期的“亩产万斤”同出一辙。大家不妨用脑子想想,如果真的如此高福利,“逃北者”就是敌对势力强加于朝鲜政府,中国游客在朝鲜,“被限制其和朝鲜人交流”、“手机和摄像机不准带入”那就是谎言了。
一直崇尚新闻自由的韩国媒体,真的会发出如此毫无基本常识的文章吗?笔者真的不敢相信。相反,《中国日报网》发布该文时引用“据韩国媒体12月30日报道”字样,而没有指具体的媒体,真实性值得怀疑。
无论是什么原因,原本具有较高公信力的《中国日报网》竟然发布如此毫无基本经济常识的文章,实在应该遭人鄙视,也令人十分痛心。
首发:http://blog.people.com.cn/blog/template/blog_template.html?site_id=45461&log_id=126234004498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