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偶像制造已经成为业界及乐迷日益关注的话题。日前,北京爱朵文化CEO张志远接受粉丝网专访,他对音乐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整个音乐市场的环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相信中国偶像明星的发展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高峰。而对于粉丝网举办的“百事足球 激情宝贝—走进南非选拔赛”,张志远也送上了祝福并给予高度赞扬。
张志远
爱朵文化欲创中国最大的偶像生产线
粉丝网:作为一家新娱乐品牌爱朵文化,您对公司的定位是怎样的?
张志远:爱朵文化的定位是想要打造中国最大的偶像生产线,也就是一个明星的生产线。如果把明星变成一个造型机制的话,我们认为我们以后的目标是作为一个年轻的,90后的一个偶像的艺人的生产线。
粉丝网:您打算怎么做呢?从一开始包装或者是从一开始新人选秀开始这样?
张志远:对,因为在中国的话,我们都知道中国一般都是实力派或者是后来又流行一段网络歌手。但是作为年轻的偶像艺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空白。港台从90年代初的时候,比如说小虎队、四大天王就开始了。到后来2000多年的时候F4的偶像组合风靡全亚洲,在内地虽然也有所谓的偶像和所谓的组合都是昙花一现。
偶像这个行业在日本和韩国最早兴起来的。在日本有一家公司30多年了,垄断了日本一半以上的男艺人。在韩国有一个SM公司,大家都知道,有东方神起和SJ,他们96年成立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基本上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而且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成功的艺人,这样的队伍是可复制和可持续的。
而国内大多数的娱乐公司都是昙花一现。比如说网络歌手今年出了一首《老鼠爱大米》过一年没有了,或者今年出了这样一个人过两年又没有了。就是说国内的唱片公司,由于他没有一个呈体系的包装,所以说他大部分的特点是不可持续和不可复制,这是两大区别。再一个是从市场份额来说,国内的组合和偶像,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只有5%左右。但是如果是在日本和韩国的话,基本上占了40%。韩国的李孝利都是最早做组合出来的,然后单飞出来的,基本上这样的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娱乐圈里优秀的人才。
粉丝网:偶像明星年轻最重要,在国内我们的艺人高考完了都有20岁了,像韩国出道的艺人基本上是17、18岁。
张志远:刚才我为什么说我们结合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就是因为我们在选人的时候,跟日韩或者是其他人想的不是一样的。我们大部分是从艺校毕业出来的,比如说艺校中专他们也都是15、16岁或者是17、18岁,而且他们从小就开始培训了,等于他们7—8岁就开始在家里弹琴和跳舞了,到艺术院校的时候他们等于在更多的学习,这样我们选进来的时候就会具备以下的特征:第一,他从小就练习,他有一定的基础。第二,因为他一开始走的艺术道路,父母也比较支持。这样就解决了我们所面临最困难的两大问题。
粉丝网:在选择新人方面,艺人只是从一个艺术院校走出来了,但变成明星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吧,或者是一个培训的过程吧。
张志远: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组合,叫做爱朵女孩,英文名叫Idol girls。我们是封闭培训的,也就是说她们现在住在一起,我们有培训基地和排练厅,有自己的舞蹈老师、声乐老师以及表演老师等等,全方位的在封闭的培训。我们已经封闭培训了一年多,再加上现在有半年多的出道的过程,现在基本上已经两年时间了。
国内音乐行业不存在竞争 促使爱朵文化诞生
粉丝网:还有音乐流派与受众需求这是我们产业频道所需要的。就是说国内音乐流派是如何分类的呢?
张志远:国内音乐流派的分类跟在欧美还是有一些不一样。首先,欧美的分类基本上是流行音乐的一些分类。例如说在摇滚和乐队占到40%的市场,现在就是说我们所说的Hip—Hop和嘻哈音乐,现在一些小音乐已经细分的很明显了,每一个流派都有它固定的产品的销量,可能不太多,可能一两万张,这样就足够养活这些人。但是在国内区别是在于,首先除了流行音乐以外,其实更大一部分市场是我们所说的民歌和美声。我们现在所指的门牌通常是指流行音乐这块,在国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摇滚音乐现在已经开始在边缘化。但是在国外我刚才说了,能够占到30—40%其实是非常主流的。其次是国内我们所说的Hip—Hop或者是嘻哈音乐,其实也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坦白来说它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小众的音乐。国内音乐大部分其实还是很传统的影视音乐的类型,或者是所谓的网络歌曲。因为其它的一些音乐虽然很多,但是每一个都比较小众都没有占到主流。或者占主流比较大的就是港台音乐,比如说周杰伦、王力宏、陶喆这些为代表的。
粉丝网:之前就有人说,不知道是否算是反动,说是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是一条虫。中国人的团队是太差了吗?
张志远:这就跟写博客似的,现在写博客的门槛太高了,现在不是流行微博吗,微博门槛很低,所以说一下子也能够有一大笔市场。我觉得摇滚乐和嘻哈乐的区别,就是博客和微博的对比。
粉丝网:现在应该是竞争很激烈吧,像华谊这样大的公司都做,您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吗?
张志远:没有啊,我觉得国内不存在竞争。
粉丝网:所以促使您开创了爱朵文化吗?
张志远:我给你讲讲我自己的故事,我从小是搞音乐出生的,就是写歌。我来到北京以后就想作为一个音乐人。后来就跟所有所谓的北漂搞音乐一样,前两年很不好过,因为音乐人和音乐创作,或者所谓搞音乐的人,他在音乐产业里面处于底层人,他老是被唱片公司剥削的。后来我想不能这样,后来我就做了CP,就是唱片公司的提供商,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这个层面上上了一层,换句话说你可以剥削其他音乐人了(笑),但是后来你又发现不对,在CP老是受另外一个人剥削,就是SP,也就是所谓的渠道商,就是所谓的骗钱的公司(笑)。后来我就觉得不对,后来我就把我CP的公司卖掉了,我就进了SP。
粉丝网:先是有了品牌再有歌,然后再去传播再认识品牌。
张志远:应该是这样。就是说你肯定有了品牌再帮助这个品牌量身定做或者说找一首跟这个品牌相匹配的歌曲,然后随着歌曲传播,然后品牌跟着歌曲一块来传播。传统唱片基本上被当做收藏品的一个时代其实已经悄悄到来了
粉丝网:现在传统唱片是否已经是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可言了?
张志远:传统唱片基本上被当做收藏品的一个时代其实已经悄悄到来了
粉丝网:数字音乐的发展怎么样?
张志远:数字音乐的发展,我觉得更多变成了一个宣传。在互联网上更多是一个宣传的作用比较大,而销售的作用在慢慢淡化。
粉丝网:在日本有网上独家发行的唱片,你要买,而是别的家是不能下载的,下载就是非法,你就要拘留,18岁以下罚款,18岁以上就拘留15天,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出现这样的政策?因为现在非法下载,大家说非法下载冲击了我们行业,数字音乐不好做什么的。我们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政策出来呢?保护一下音乐产业。
张志远:我觉得天塌下来有大个人顶着。因为音乐在整个所谓我们整个中国,或者说在中国政府眼里不是属于最最关键和重要的。如果互联网的版权,其实最关心的倒是像所谓大个,像微软的Windows不能够随便下载了,那时候解决了才能够关注到音乐这样一个小的产业。如果先规范的话,一个产业或者是一个行业,假如整个互联网行业,如果先规范的话,一定是先规范最重要的。你连最重要的都没有解决,这些音乐坦白说属于不太重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我认为像微软的Windows、office或者金山这些东西不被免费下载保护好了的话,才会加紧的管音乐。如果这些东西还会很免费的下载的话,音乐是轮不到的。
粉丝网:从CP到SP,又到了数字音乐,算是营销吧。您是怎么想到要倡导这件事情,是因为我被剥削了我要倡导一下吗?
张志远:这又要回到我不幸的童年了(笑),又回到我还在底层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当时最累的时候,刚才说了我从老家来到北京以后开始一两年做音乐找不到门路。因为你想在最底层,你怎么样能够踏进来找到成就呢?那时候其实是蛮困难的。如果你接触了很多的明星、艺人或音乐人,当你发现他刚来的时候或者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很辛酸的。那时候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能够踏进来或者在里面有所成就,比如幸亏的是在2003年韩国的电信推出了彩铃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开始关注了,我们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方向。在2004年5月17号,也就是国际电信日,移动推出了彩铃,当时大家都对它没有什么认识。对那时候来说我已经就发现了这个先机,一个年轻人跟所谓的音乐产业大佬和操盘手来说我觉得我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就不用说了,劣势是你又没有经验,你什么都没有,你也不被别人认可又没有这个圈子。但是优势是我被他们懂互联网,等于是我利用自己的优势。因为传统音乐我再做十年也不比现在所谓的大佬了。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所谓的兰海,但是新的一块地方就是数字音乐,我认为数字音乐会发展的很快。当时没有想象到发展到现在这么快,我觉得已经很大了,传统音乐会逐渐在没落,那时候的确是时候,那时候我好学,通过互联网,通过新的技术,然后逐渐掌握了数字音乐。当时是中国第一批来做彩铃的人,也淘到了第一桶金。
粉丝网:无线运营商是一个垄断地位,我们有没有一种想法,我们50—60%的唱片公司联合起来跟他抗衡一下?
张志远:前几天我跟业内的一些老大们都碰面过了,我发现很难整合,因为大家还是各自为政,或者大家没有经历,也觉得不太现实。其实国内的唱片公司联合起来,这个市场份额也占不到10—20%。即便你联合的铜墙铁壁其实你也比不上四大唱片的一家公司。
粉丝网:目前国内音乐市场处于转型期,很多公司在品质与口水之间很难做选择,做了几年之后发现品质不赚钱,转做口水歌,听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吗?或者说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就是说我不注重品质了,而去注重口水歌。
张志远:据我的了解我认为这样的现象不是太多,或者说不像你形容这样。比如说一线的公司其实他们转做口水歌的事情不太多,或者说几乎没有,他们还是坚持做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是说更多新的公司或者新上来的没有什么包袱的人,或者说看的比较准的人,他们更多人来做这些,或者说这些人包括以前在酒吧里面驻唱的人,或者说广东的一些的公司他们更多来做这些事情。我觉得各有需求,我不认为是所谓大的唱片公司面临像他们所说的,说他们多么的清高,不愿意来做这些东西。另外一个是他们就算做了也不一定做的好。
粉丝网: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您怎么看待这些口水歌?
张志远:我给传媒大学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他说:老师,怎么样让我老家的那么人给他掰回来,能够让他不再听那些口水歌,让他们听我们所谓的流行歌曲去。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这就好比这些天天吃窝窝头的人,只有你天天给他更多十倍或者一百倍的口水歌,等他把这些口水歌听腻了以后,他的提高才会有逐渐的需求。因为人欣赏音乐的体系是需要逐渐培养的,也就是说口水歌其实符合了人听歌的初级需求。就是说旋律简单,歌词也简单,又通俗易懂。对于广大所谓二三线农民的城市和市场来说他以前是不听歌的,你让他听英文歌他听不懂,他就永远跨进不了这些市场。这些口水歌其实是一个启蒙的作用,就是让这么多人有了启蒙的作用,就好象所谓的盗版的光盘,盗版的影片,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好莱坞电影的观众全是一样的,等有朝一日好莱坞这些大片所谓《2012》和《阿凡达》过来了,以前看盗版碟的人就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他的重视的观众,我觉得起到了个培养的作用,而不是一股脑去批判他。如果没有他的话,所谓广大的农村市场或者这些孩子们或者农民兄弟们,他们可能永远也听不了我们现在所谓比较高雅的流行歌曲了,因为他们听不懂。
粉丝网:那我还算不是OUT了。(笑)现在口水歌对一个做音乐的公司,对做网络歌曲的小公司他们的生存能力或者生存状态怎么样?
张志远:不好。
演出市场跟房市和股市一样 火爆只是一个表面
粉丝网:商演一般的歌手一出场几十万要着,现在有人跟我说商演是分为夜场和小型的演唱会。
张志远:我简单来说演出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演出市场有几个层面,一个是所谓的大型的晚会,这一般是由政府或者是央视和大电视台举办的,就是所谓的大型晚会,这是一种。第二种是所谓的小型商演,这一般是由企业或者是商家,或者是一些小的政府来赞助的。第三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夜场,就是各地的酒店,或者是酒吧这方面的。第四种是明星演唱会市场,可能是大的品牌演唱会,所谓是周杰伦的一个个场的演唱会,一共分位这几种。前两种大型晚会和企业小型演唱会都归类为政府买单的。再一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的,第一种是属于政府行为的,就是企业和电视台、政府,第二种是属于纯唱片公司行为的,例如说是周杰伦的个人演唱会或者是品牌演唱会,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夜店,应该分为三大块。
粉丝网:据说2009年的演出市场还挺火爆的,火爆吗?
张志远:我觉得这跟房市和股市一样,这只是大家看到的一个表面。2009年的市场火爆其实更多体现在十一到年底期间,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在2008年地震和奥运以及2009年60周年会把之前一些审批了的演唱会给拖后了。例如奥运期间跟地震期间,这些东西就无限拖延了。因为一个大型演唱会一般会提前一年或者两年左右。其实是把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本来拖后的市场然后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所以就会出现一个井喷的状态。我认为2010年不会有这样大的好局面,尤其是2010年有世博会,一旦有大型活动以及有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说所谓的乌鲁木齐暴乱的事情和西藏事情的时候,国家都会停止大型活动跟聚会,这样对演出市场其实是一个挤出效应。
粉丝网:就是我冠名了一场演唱会,比如说我是老板您在做演唱会,我冠名了我会得到什么好处?我投了钱,我换到了名还是换到了什么?
张志远:因为你可以借助这场演唱会,一个演唱会肯定在当地是一个大的世界营销,这被企业称之为世界营销的。很多明星来了,整个城市和街头巷尾都关注这件事情。比如说石家庄张学友来了肯定是一个轰动性的爆炸事件,这时候企业会随着张学友的演唱会,这样一定会提升他的知名度。当然现在更多的世界营销是属于比较粗放式的,好多世界营销和所谓的音乐营销是有一些浪费的,因为有一些是跟他的企业形象是不匹配的。比如说张学友的演唱会,如果你是一个女性的服装或者是怎么得,这肯定不适合了,但是很多时候就存在这样的浪费。其实世界营销或者音乐营销应该可以做的更精细化,比如说在演唱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艺人的歌曲演唱曲目,可以更多设计成跟品牌相关联的环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赞助或者是冠名的效果。
数字音乐陷入僵局 买唱片是奢侈行为
粉丝网:国内和国外在音乐的营销上面,像国外的音乐的盈利构成是传统的唱片,演出、数字音乐,这三个比重怎么样?
张志远:在国外现在数字音乐从前几年20%到现在逐渐40%和50%现在数字音乐逐渐在提高。传统唱片在全球性其实是一个萎缩的过程。
粉丝网:说到数字音乐,我们国内数字音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因为现在很乱,没有一个人提出数字音乐应该朝哪个方向,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张志远:最终跟国外的趋势是一样的。第一个是彩铃或者是整曲在手机上的下载会逐渐越来越规范。然后在互联网上会出现比较多种的渠道。一种是直接的下载付费,其实更多是属于广告和换版权,所谓用户在网站上试听和下载可能是免费的,但是广告商来买单和赞助这个频道,更多是也许。
粉丝网:有人说数字音乐已经陷入了一种僵局。
张志远:可以这样说,短期之内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三年之内是这样一个僵局。那就是买唱片是作为了一种奢侈品。
粉丝网:之前有看到您的一写的一篇文章,有三个题目,传统市场进一步衰退,独立音乐看上去很美,只是周杰伦的接班人,您认为谁是周杰伦的接班人,您这里面也没有说,您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周杰伦的接班人?
张志远:像四大天王和周杰伦所谓的天王巨星以后将越来越难出现,分众化,就是媒体不再这样集中了。仅凭一个央视,就像以前赵半山上一个春晚他就红遍全国了,现在央视跟春晚的收视率也正在逐步的分散。各个地方卫视逐渐的兴起,也在分散。像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另一方面像互联网,也包括粉丝网也逐渐在强大起来,这样就导致媒体的分众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随着音乐受众品位需求越来越提高,他们对音乐风格的需求也变成多样化,这也是一个分众和分散,本来需求就多了。以前周杰伦和四大天王一种类型的歌曲全国人民都在听,现在不是了,现在分摇滚、嘻哈、Hip—Hop等等一大堆,现在都开始分散了,这样导致以后很难再出现这样一个强势和权威能够像周杰伦能够占领这个市场20%的天王巨星将会越来越困难。
祝福足球宝贝 成名之路需要执着和坚持
粉丝网:现在选秀平常都是在电视上,我们网络粉丝网今天也借助2010年的足球大年,我们办了“百事足球,激情宝贝走进南非选拔赛”的活动,但是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事情,现在我们海选明天就要结束了,但是排名第一的是一位男孩子。这绝对不是我们内部操作,他自己来报名,而且他自己写,包括在我们粉立方上发表文章。
张志远:足球宝贝按常规来说应该只选女孩的,是否是你们的赛制男女不变?
粉丝网:所有的宝贝足球必须是说是你年满18岁的成年女性,但是现在足球宝贝都没有说男女不限,但是大家印象当中都应该是女孩。但是这位女孩子受到了很多的关注,而且现在排名是第一名。您觉得是我们大众和粉丝的心态的变化吗?这是猎奇吗?
张志远:我觉得这有点跟“犀利哥”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也可以,90后就跟现在的人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要展现自己,不在乎你所谓的传统的条条框框,那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就是要秀自己,这不光是在中国或者是在互联网行业,这在世界都是一样的。像“苏菲大妈”,我认为这意味着一个权威或者精英社会的瓦解,更多草根或者是更多年轻人新生力量的一个兴起,打破旧秩序的一个过程。这个事情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中。
粉丝网:其实到了最后还是希望您能够给我们这些想要成名盼望成名的一些参加足球宝贝的女孩们说一些鼓励的话或者说一些建议吧!
张志远:加油!成名之路需要执着和坚持,而不是所谓的一夜成名或者是一夜爆富或者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