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美汇率的争执,依然是美方希望人民币升值,而中方拼命不升值,双方都认为此事关乎国格与民族尊严。联想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汇率纠纷,会发现绝少有国家认为自己的货币应该升值,都认为对方货币应该升值。按概率来讲,一国申诉他国货币升值还是贬值机率应是50%,但实际情况是认为他国货币应该升值的占绝对多数,甚至接近百分之百,这非常令人奇怪,不过暂且不论。
对汇率这样一个基本概念,翻开经济学教科书,可以看到汇率的定义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价格。货币本身并无意义,追逐货币实际是追逐货币背后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中国造的商品和服务外国人喜欢,那么对人民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人民币的价格就会升高,这就是升值。反之,如果越来越不喜欢,人民币的价格就会降低,这就是贬值。不管低于还是高于市场决定的价格,皆会遭到利益的损失。中国痛定思痛,毅然改革计划经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就是已明此中道理,知道某物的价格高低不能政府说了算,而需要交给市场。汇率是一种价格,自然也没有例外。
如果汇率过低,意味着人民币便宜,会有大量美元来买,而美元大量涌入,就要发行相对应的人民币。大量发行本国货币并不会让一个国家富裕,只会导致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损害国家的整体经济。当然,出口企业从中会得利,他们属于先得到货币的那一批人。换言之,出口企业得利,其他人受损。 如果汇率过高,出口企业的产品很难卖出去,而举国人民可购买更便宜更多的外国商品。也就是说出口企业受损,其他人得利。因此不管本国货币币值过高还是过低,都有受损者受益者。
既然如此,谈汇率,从利益谈起恐怕很难谈出什么结果,因为损和益是并存的。如从汇率的价格本质说起,或能从利益相关方抽身,冷静而客观地探讨问题。价格起的本质作用是优化配置资源。所以通过市场竞争,有亏损企业退出市场并导致相关人员暂时失业,这不是灾难,这叫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手机的出现而让BP机行业消失及相关从业人员暂时失业,这并不是灾难。相反,如果现在还是BP机时代,那才是大灾难。但视角如果总放在受损失的一方,难免会做出错误判断。中国经济改革也是冲着市场价格起配置资源作用的,就让它起作用吧。
即便现下的汇率是管理浮动,也要判断下市场状况,相对而言,中国的产品是否更受欢迎。更受欢迎的话,人民币价格是要上涨的,不受欢迎,人民币价格就要下跌,供需双方其实都明白也都能接受这种情况。只要看看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就能看到价格变动是主旋律,对此,生产者消费者都能坦然接受,如果价格几年如一日没变化反倒让人奇怪了。
因此,抛开相关方的利益看汇率的价格本质或更有利于探讨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