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幸福感”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提出,他的研究是从揭示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入手的。通过分析各国的数据,莱恩得出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结论:收入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

  在众多发达国家中,最富的人群不一定是最幸福的人群。莱恩对此的解释是,当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可能感到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感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甚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幸福管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幸福感”理念引入企业管理,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真正落到实处。美国管理学学者威廉.大内认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笔者认为,要使员工关心企业,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而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既要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也要重视非物质因素的影响,两者并重,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如何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智库

  好事要分开来享受

  假设你有几个好消息要公布,你是分开宣布呢,还是将它们一起说了?最佳答案是:凡有好事,应该让员工分开来享受。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得”的时候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好比吃第一块糖很甜,吃第二块糖一般甜,吃第三块糖就基本没感觉了。所以,员工分两次听到两个好消息,相当于经历了两次快乐,这两次快乐的总和大于一次享受两个好消息的快乐。

  推而广之,假使你要给员工发1万元的奖金,那么最好分两次,每次给他5000元,这样尽管他拿到的总和还是1万元,但两者比较之下,一次性发所产生的幸福感,就不如分两次发那么强。

  坏消息应当一起告知

  假如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公布,你是分开宣布呢,还是一起说呢?

  前景理论研究发现:把几个“失”结合起来,它们所引起的边际效用递减,结果会使各个坏消息加起来的总效用最小。好比一盒黄莲,一口吞下去很难受,但比每天吃一颗强。我们常常讨厌雪上加霜,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还是快刀斩乱麻来得更加爽快一些。虽然,同时得知两个坏消息很痛苦,但是,分两次得知两个坏消息更痛苦。你把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对方,只会给对方造成一天的不爽;假如你把两个坏消息分两天告诉对方,却会让对方两天都痛苦。

  好事就早点说

  如果小华今年业绩出色,公司奖励他一次去巴黎旅游的机会。请你想一想,小华什么时候最开心?是在巴黎游玩的时候吗?可能不是。其实,最开心的时候是: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及盼望着去巴黎的那段时间。很多时候,幸福来源于对快乐的等待。所以,如果说要给员工奖励的话,晚说不如早说,这样能 “最大化”他们的快乐,当然也更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奖励应动态化

  你管理的部门这几年经济效益比较好,于是,你打算给手下的人增加报酬,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报酬有两种最直接的方法:

  1.加工资,比如把员工原来50000元/年的工资加到55000元/年;

  2.发奖金,就是保持员工现在50000元/年的工资不变,但是每年不定期地给员工发几次奖金,奖金的总额约为每年5000元。

  事实上,员工的适应性很强。尤其是对于物质的东西。管理者以为加了工资,部属会为此开心很久,其实,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好事”要以变动的形式呈现,这样才能产生新鲜感。对公司而言,给奖金要比加工资好:

  第一,尽管员工更乐意接受加工资,但在总数相同的情况下,发奖金却使人更加开心。

  第二,加工资使员工积极1-3个月,发奖金能让员工积极很久。

  第三,对企业来说,发奖金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比较涨工资,发奖金的可操作空间更大一些。

  小奖不如不奖

  通常,我们总认为要让别人做点事情,就应该给他们奖励,不管多少,有总比没有的好。其实不然。

  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我曾经立下“按劳计酬”的家规:洗碗、扫地和拖地、洗衣服、做饭、整理床铺每次给一元。头几个月里,孩子觉得挺新鲜,有点儿积极性,后来却叫不动了。往后,我尝试着一起和孩子干,边做事边交流,并不断地用甜言蜜语捧他,发现效果也不错。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做家务活的习惯。

  要激励他人积极地做事,除非给予和这件事情相匹配的外在激励,否则,不起眼的“甜头”反而抹杀了内在动力。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注意:小罚不如不罚。

  有一段时间,弟兄们交周工作总结老是拖拖拉拉,催他吧,还一大堆理由,搞得我很烦。因此,我就规定,周六上午10点前不交的,一律罚 10元。结果,有那么五六个人依然故我。后来加罚到100元,所有的人都心痛了。不过请注意,罚款这种事,毕竟有些伤人,轻易不能用。

  好事不宜让员工选择

  当一个公司准备奖励员工时,假设有两种选择:让员工去台湾度假旅游,或送他们每人一台高清晰度的数码电视机,并且两者是等值的。究竟应该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好,还是不让他们选择好呢?

  乍看之下,好像是有选择更好,大多数员工也希望能选择,以为那样将提高满意度,其实不然。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选了台湾游的员工会感到,自己是放弃了电视机作为代价的,旅游回来后,看到同事家的那台电视机,心中多了一份“损失感”;而选择电视机的人,在家里看到电视中的那些度假胜地, 联想同事正在宝岛台湾尽情游玩,难免暗自神伤。因此,当你知道两件事情都是对方喜欢的时候,就不要给对方选择,由你来决定惟一的奖励方式,免得他们患得患失。

  在团队中传递快乐

  以前,我们组织过这样的活动:为了活跃气氛,每天下午刚上班时,请1-2个同事讲笑话,或者表演小品。大家欣赏完了,哈哈一乐,再投入工作,情绪高涨。我们把它叫做“开心一刻”。同时,我们也建议:如果谁获得了好玩的小故事、笑话,就把它打印出来,贴在公告栏内,供大家娱乐。

  我们经常听员工讲,工作压力太大。如果办公室的情绪稍微轻松一下,压力感会下降许多。调节团队气氛的方法还有许多,关键是管理者要有这根弦。

  (以上内容来源于
智库http://news.mbalib.com/story/2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