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中国一年增资9亿元人民币紧盯节能市场力扭全球亏局


瓦克中国一年增资9亿元人民币紧盯节能市场力扭全球亏局
高纯多晶硅成增长驱动力
 
每经记者 伍承波 发自上海
 
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瓦克化学集团(WACKER)日前宣布,得益于对中国市场持续不断的开拓和产能的提升,瓦克化学大中华区2009财政年度销售获得稳步增长。尽管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客户需求徘徊不前,但瓦克化学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仍然达到7.329亿欧元,较前一财政年度增长约4%(2008年为7.047亿欧元),约占瓦克集团全球销售额的20%。
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周博世昨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高纯多晶硅继续成为瓦克2009年在中国获得增长的驱动力。此外,包含瓦克有机硅、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化学部门也业绩不俗,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增资一亿欧元瞄准保温节能市场
 
尽管瓦克化学在大中华区2009年的销量呈上升态势,但其在全球的总体销量却大幅下滑。瓦克集团财务数据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瓦克集团2009年的销售额由2008年的42.981亿欧元下降到了37.193亿欧元,下降幅度达到13.5%。2009年的全年利润由2008年的4.38亿欧元惨跌至负7450万欧元,净现金流量也由2008年的2170万欧元跌至负3290万欧元。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瓦克化学从2009年起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在华投资约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9亿元),主要用于投建新工厂。
2009年5月,瓦克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技术中心的扩建工程完工,该中心拥有10多个实验室。同年10月,瓦克在张家港建设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二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11年完工。
2009年11月16日,瓦克新的可再分散乳胶粉及VAE乳液生产基地在南京正式投入使用。工厂可再分散乳胶粉年生产能力达30,000吨,是中国同类工厂中规模最大的。周博世称,他们此举是看中了中国建筑节能保温市场,对于乳胶粉需求的迅速增长。
今年年底,瓦克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启用位于张家港的全球最大的硅氧烷生产基地。周博世表示,瓦克张家港基地对于公司在华长期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瓦克在华进行的一系统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瓦克大中华区占全球的销售比例也由2008年的16%上升到了2009年的20%。
尽管周博世没有正面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在华加大投资是否为了弥补瓦克化学在全球的逆势,不过仍然表示中国在瓦克化学的战略地位中非常重要,之后还将向中西部地区拓展营销渠道,“中国销量的增加无疑会对瓦克化学全球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未来三年还将投入一亿欧元
 
在此之前,一组实验数据让他们加大了对华投资的信心。通过使用瓦克多晶硅材料生产的单晶硅模块作实验,在德国的能量回收周期由2005年的平均5年降低到2010年的1年,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能量回收周期则由2005年的平均3.5年缩短至2010年的10个月。周博世预计,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的带动下,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预计超过40%,“太阳能发电成本与现有电力成本持平,将在2012年之前在很多大市场会实现。”
根据瓦克的数据统计,瓦克2009年在建筑行业的销售额为7亿欧元左右,其中49%来自于水泥基建系统,34%来自于密封材料和胶粘剂。瓦克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的冬夏节能测试结果也使他们加速了进军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的步伐。他们通过使用瓦克生产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和屋顶涂层,北京的冬天节能达到40%,夏天节能达到16%;上海夏天节能50%,冬天节能35%;广州夏天节能45%,冬天节能37%。周博世说,在瓷砖中通过使用瓦克的薄层聚合物,将减少50%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实验结果,更使他们加大巨资投入中国市场的理由。未来三年,瓦克计划再投入1亿多欧元,华总投资预计超过4亿欧元,主要用于建设有机硅、聚合物和口香糖胶基的生产工厂。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面对中国庞大的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相对较高的产品售价可能会制约瓦克化学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如何做到制造成本降低这一问题时,周博世指出,瓦克化学实施的是循环经济,从瓦克与道康宁合资生产的硅氧烷所产生的氯硅烷用于生产气相二氧化硅,这个产品所产生的氯化氢又能循环生产硅氧烷。“这样的循环经济既能减少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和相应的处理成本,还能减少运输环节,整个制造成本就将得到降低。”
在国产化方面,周博世指出,在刚开始进行本地化生产的时候,他们还是需要从熟悉的采购渠道购买原材料,以确保产品质量,不过周同时表示,目前已经部分材料在实施本地化采购,从南京等地的一些供应商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