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的事儿


近来又有烦心事。特别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

这两天,读了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写的不算太出色,但是站在了一个满清渐趋式微、腐朽没落已成事实的大背景下,来解读曾国藩的做人做事,还是有几分可读之处。

尽管曾国藩身前身后获得了中国士大夫梦寐以求的荣耀,既成功,又成仁(这句话后来被引用的有了歧义),尽管晚年因天津教廷事件未能全身而退,但总体上曾国藩的一生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完人。

但是,现实中的曾国藩一点也不快乐。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给一家出版社做《曾国藩家书》的校对,几十万字,挣了很少的钱。那时年少轻狂,就觉得这个人活的太累,现在看来,人生在世,不管你有多大功名,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活着,都是一件辛苦的事。难怪钱钟书就说,为了片刻的欢愉和幸福,人要忍受整整一辈子的痛苦,说的透彻。

这是想不明白的,想明白的人少之又少,谁都有点隐痛,谁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真整明白了,要么是哲学家,要么是一傻逼。

又买了几本书。

一本书是二战的,《闪击苏联》,在地铁、厕所和床上两天看完了,恰是古人说的“三上”,即榻上、舆上和厕上,丽江好象有一酒吧就叫三上,这名字起的。

这本书说的是巴巴罗萨计划执行的前半年,苏军兵败如山倒,经常是几个集团军被合围歼灭。特别是明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苏军的两个方面军居然被彻底歼灭,都在60万人以上。斯大林百思不得其解,就算是一个连长当方面军司令,也不至于在一个星期内轻易垮掉。

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我好久,几十万人,即使没有掩护,没有战术,使劲朝一个方向冲,也不至于被连锅端啊。

后来,逐渐明白。

苏军之所以在前期惨败,除了斯大林的战略思想的责任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两军的战术及战役策略,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苏军还是传统的步兵作战理论,而德军已经是装甲集群快速突进,并配以优势的空军、炮火支援。

就好象今天的网络与都市新闻报的竞争,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就算都市报拼命做,拼命压缩成本,最后还是要失败。

还有一套新唐书,主编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也非常好看。

看到唐玄宗开元时的用人及治国,实在是一位明君,比太宗也只是稍逊而已。

可惜,后来,唐玄宗也做了让人想不明白的事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