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证券时报携手河南日报打造新期货日报

  昨日,证券时报社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郑州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双方携手共同组建期货日报有限责任公司。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温子建(前排左)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出席了签约仪式。

  ●期指上市在即 机构昨抢筹大盘蓝筹

  周二上证综指上演V型走势,盘中一度失守半年线,终盘则创出近三个月以来的收盘新高。权重股与中小市值股票表现分化,两市七成股票下跌。

  大盘股走势反复是昨日A股大震荡的主因。上证50指数早盘一度大涨2.2%,上证综指推高至全日高点3173点;之后上证50指数快速回落,一度逼近平盘,上证综指则早盘收绿。午后大盘股继续上涨,至收盘,上证50指数上涨2.05%;上证综指收报3161.25点,涨1.02%;深证成指收报12511.89点,涨0.91%。两市成交量较周一放大近一成。

  上证综指前20大权重股全线上涨,而中小市值股票大面积下挫。中小板指数收跌1.6%。创业板放量深幅回调,平均跌幅达7.58%,64只中62只下跌。两市10只股票跌停,均为创业板股票。两市跌幅前50名为创业板、中小板股票所包揽。

  昨日,大盘股表现尤为抢眼。金融板块31只股票全线上涨,保险股升势凌厉。其中,中国太保涨7.18%、中国人寿涨4.2%、中国平安涨3.95%。石化双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上涨2.27%、2.29%。

  ●银监会要求大银行摸底兼业公司 业绩不佳须退出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13日在出席“北大赛瑟论坛”时强调,五家大型银行要对过去设立的兼业公司开展全面评估,对低于银行自身或同类机构平均业绩水平的机构,要果断实施退出策略。

  蒋定之强调,各大银行要认真总结前几年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情况,进一步在加强规范上下功夫。各大行要对过去几年设立的兼业公司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兼业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尤其要对兼业公司的各项指标与银行自身、国内同行业以及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同业作出比较,搞清兼业公司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状况。

  ●社保基金减持中行H股 或高抛低吸参与配售

  就在市场盛传社保基金拟出手化解上市银行再融资难题的同时,今年年初至4月1日,社保基金悄无声息减持了6.76亿股中行H股,套现约27亿港元左右,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社保基金日前向香港交易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4月1日社保基金以每股4.195港元的价格减持3000万股中行H股,持股比例也随之由14.03%减少至13.99%。而这还不是社保基金今年首度减持中行H股股份。

  中行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而备存的登记册,社保基金持有中行H股113.18亿股,占中行已发行H股股本总额的14.89%,占已发行股本总额比重为4.46%,这意味着,4月1日并非社保基金今年第一次减持中行H股,即年初至4月1日之前,社保基金所持中行股份比例已由14.89%减少至14.03%,减少0.86个百分点。

  ●道指重返万一大关 恐高幽灵若隐若现

  美股似乎再度来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受投资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以及希腊获救等因素提振,周一美国股市继续迈着小碎步前行,并一举推动道指收盘站上11000点的心理关口,重返“前雷曼时代”。

  分析师注意到,随着道指节节攀升、时隔19个月重新收复万一大关,投资人的避险意识也在与日俱增。而根据过去几个月的经验,刚刚开启的新一轮上市公司季报披露期,可能成为调整的开始,但中期内美股仍有上涨空间。

  周一纽约盘后,美国铝业率先拉开了美股季报的大幕。尽管美铝的财报喜忧参半,但投资人总体上作出了负面的解读,拖累亚太股市昨日多数走低,欧洲股市开盘亦走低。

  ●千万资金做多中国平安 融资融券交易量突破1亿元

  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总量首次突破1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的融资余额超过一千万元。

  数据显示,沪深交易所的融资余额分别达8906.1万元和2481.3万元,总计达1.1387亿元。但是,融券余额仍不足2万元,其中沪市 1.01万元,深市0.81万元。

  数据还显示,4月12日沪市共有28只标的证券被看多,其中有两只标的证券当天融资额过千万元:贵州茅台当天买入融资额为1507.78万元;中国平安当天买入融资额为1314.05万元,其融资买入余额已逾1900万元。

  此外,在其他被融资买入较多的股票中,工商银行、长江电力、五粮液、西山煤电等个股截至12日的融资余额也已超过500万元,显示出金融、酿酒、能源类公司后市最被看好。

  而融券交易依然冷清,4月12日投资者继续卖空地产股。其中,招商地产卖空2200股;保利地产卖空5000股。

  对于融资、融券严重冷热不均的现象,世纪证券分析师吕丽华认为,融资融券刚推出,市场还不习惯做空,另外融券利率大于融资利率也是不少投资者优先选择融资交易的动因。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券商手中的“钱比券多”,并且“做空的风险要大于做多”,融资量大于融券量并不为奇,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融资融券交易量会快速增加。

  ●市场评论:机构逃离创业板 积极吸纳机械股

  周二,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虽然蓝筹股最终带领大盘顽强逆转,但中小盘题材股却结结实实地集体“挨了一闷棍”,而“摔得最重”的无疑是近期“炒得最高”的创业板。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该板块昨日还出现了机构资金集体出逃。

  创业板“人气龙头”神州泰岳和东方财富昨日双双跌停,背后就有机构的“功劳”。交易公开信息显示,两家机构出现在神州泰岳的主要卖出席位上,合计减持金额高达5182万元,占到该股昨日总成交的7.1%;而之前已露调整迹象的东方财富也遭一家机构减持,单个席位的抛售金额为1560万元,占到该股昨日总成交的2.4%。

  另一创业板个股乐普医疗昨日虽未跌停,但机构减持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龙虎榜显示,其昨日卖出前三席均为机构,3家机构合计抛售了该股1.2亿元,超过该股昨日总成交的两成。

  ●券商:一季度流动性充裕仍未变 热钱涌入利多股市

  尽管一季度经历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但对一季度金融数据的点评显示,机构一致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状况难改。但在对后期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上,机构 “前紧后松”、“逐步从紧”观点分歧明显。

  短期流动性未显紧缩

  4 月12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2010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22.50%,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3.03和5.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同比增长29.94%,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05和2.41个百分点;存贷款余额增速双双下降,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

  尽管信贷、M1、M2 增幅均出现持续回落,多家证券机构在随后的点评报告中认为,市场的流动性并未出现实质性紧缩。平安证券指出,去年的高基数加之3月信贷调控,是导致信贷增速和M1、M2 增幅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但一季度新增贷款2.6万亿元的规模,仍远高于2009年以前的年份的同期值。信贷增速和供应量增速较快速的回落,使得央行在信贷规模的调控上和加息的操作上获得了一定的回旋空间,实现政策面的“适度宽松”。短期看,央行出台更紧的政策调控的紧迫性有所降低。

  四月信贷或将反弹

  尽管对于目前市场流动性担忧不大,但机构对于后期货币政策观点不一。

  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等部分机构认为,4月份信贷有望出现反弹。国泰君安认为,1季度的信贷投放占全年7.5 万亿总额约35%,按照全年3:3:2:2 的比例看,1季度的信贷投放基本受控,因而2季度以后信贷投放的余地将有所增加。预计4月份的信贷将上升至1万亿左右,2 季度的信贷投放总额约2.3万亿,占全年总额的30%。而国信证券认为,4月份信贷投放在被严控两个月后,有望反弹到8000亿元以上。

  招商证券认为,全年信贷环境将是“前紧后松”,信贷资金“相对均衡投放”。估计通胀将在3季度达到高点,为了使全年通胀控制在可容忍范围以内,上半年的信贷控制有可能保持目前的力度。当度过通胀高点后,数量型的货币调控政策有可能放松。

  而国元证券认为,在第2季度,M1与M2继续保持倒挂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同时,货币政策也将逐步从紧,可能会陆续进入加息周期和升值周期。

  热钱涌入利多股市

  国泰君安指出,3月新增M2总量为1.4万亿,扣除5100亿的信贷、-500亿的顺差、以及500亿左右的FDI之后,剩余8900亿的货币创造源于热钱等渠道,其规模远超前2个月份,是M2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海通证券认为,热钱流入令人民币升值时点迫近。现阶段热钱流入的收益是息差和升值的汇兑收益,如果二季度央行恢复汇率浮动,之后流入的热钱就可能会失去汇兑收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汇率恢复浮动是为启动升息打开空间。

  安信证券认为,对于股票市场的资金面而言,受人民币升值预期所推动的资本流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外部因素。事实上,在一季度的货币金融数据中,这点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了;此外,近期彩金币、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表现出同时上涨,也提供了实体经济流动性层面的证据。如果未来几个月汇率调整可能性很大的假设是正确的话,股票市场将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上涨趋势。

  ●港股开市:港股恒指早盘高开79点报22183点

  美股隔夜小幅收高,连续第四个交易日攀升。受外围造好拉动,今日香港恒生指数早盘高开79.52点,报22183.05点,涨幅0.36%,国企指数高开38.50点,报12878.35点,涨幅0.30%,大市成交15.7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