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使用Foursquare是对占有欲的满足


在初期使用Foursquare的时候Check-in的冲动几乎无可遏制,只要稍微停顿都想掏手机。不是为了勋章,不是为了市长,只是单纯的Check-in。理性上这很不好解释,这种行为并不能给我带来实际的收益,同时在北京使用Foursquare的用户并不多,现有的朋友也很少使用,这种在地图上完成一次标注的行为不能让我在朋友间获得关注和共鸣,无法通过它获取幸福感(很多时候个人幸福感确实是来自于比较,来自朋友和邻居,如果你还在为一个小公寓艰苦的还贷,那么轻易不要带老婆到朋友的别墅)。

但很快一个月,仅仅一个月后Check-in的动力迅速消失,茶艺馆喝完一轮茶都想不起来做个标注,很显然对我而言这种行为的边际价值在快速下降。问题是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价值,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对占有欲的满足。否者无法解释以下三点。

第一:一个月的时间我在Foursquare上的朋友有了少量增加,随着朋友的增加我应该更有动力Check-in

第二:一个月内多次的Check-in沉淀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这种沉没成本的增加应该让我对Foursquare的关注度加深,同时单次Check-in的成本是完全没有变化的。

第三:在这一个月内我获得了4个勋章,一个市长,这种虚化的收益本该成为一种有力的激励,让我更频繁Check-in的。

事实却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当用户完成一个Check-in的时候意味着我来过这里,潜意识里是对这个地方的占有,我完成了标注,我对这个地方做了描述,我就占有了这里,这是一个开荒的过程。1602年英国清教徒从五月花号踏上美洲的时候就以插旗为标志占有土地,一直到1862年的《宅地法》还规定美国公民缴纳10美元就能在西部得到160英亩土地,插个旗子土地就是你的。这种在没有明确归属的区域,通过自我标注实现心理占有的过程应该是人们共同的潜意识。使用Foursquare的初期恰恰就是对这种潜意识的满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Check-in的边际价值快速降低,第一次Check-in的心理占有满足是最高的,由于每次Check-in的动作和结果是完全相同的,是一种完全的同质化表达,随后的每次Check-in带来的满足感逐渐下降,在没有其他激励的情况趋于零。勋章、市长这种虚化的奖励仅能减缓这种趋势,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价值弱化的趋势。这就决定了类Foursquare的应用必须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除了虚化的奖励外更重更要的是帮助用户积极找到并沟通同类人,短期内就要让用户发现并融入一个社群,通过社群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使用户与用户结网而存(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