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五卷第一部分(十一)
第一章:价值(11)
价值的坐标单向性
价值的坐标单向性,原本是价值的一个特性。我们本来应该在关于价值的属性的章节中就叙述的。不过,由于这涉及到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先解决价值的量的稳定性以及价值的度量方法,然后在这里才开始分析它。
价值的坐标单向性,是关于“价值的数量值”以及如何看待“用价值的数量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的论题。它是说,价值的数值只会出现在坐标的中心点——零点的正方向上,而永远不会出现在坐标中表示负值的区域。也就是说,价值的最小值为零。
为什么价值的数值会有这种特性呢?
要解释这个疑问,我们首先必须来考察一下生命的数值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特征。
对生命的数值,我们通常这样来计量: 一个生命,两个生命······,那么,我们说,地球上现在有大约60亿人口,就是说,有60亿个人的生命。我们假设,从今天起,人类的人口不再增加,而是每天按50万的数量递减,那么,当这个递减发展到第12000天时,人类还剩下最后的50万,而到第12001天时,应该还剩下多少人呢?如果按照数学规律计算,那么应该还剩下负的50万人,(即 -500’000个人类生命)。
但是,“负的50万人”,这种说法成立吗?根本不可能成立,因为,一旦人类的数量下降到0以后,人类就不存在了,不可能再有负数。“负的50万人”就变得毫无意义。同时,“每天按50万的数量递减”这个数学计算到第12000这一天就自然终止,无法再继续下去。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容易证明的:如果哪天,您发现了-1(负一)个生命,那就是说,您看见了一个活死人,(或者说,您看见了一个宗教中宣扬的“鬼魂”),这对您来说,我想,恐怕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因此,我们说,生命没有负数。
事实上,在我们即将开始的《流氓物理学——生命的产生过程》一书中,大家也会看到,“构成生命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物质最小微粒、绝对空间和时间”。可在这三者当中,“物质最小微粒”与“绝对空间”是没有方向性的,只有时间具有方向性。而时间却是永远单向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这点上是有不足之处,并因此使人们产生时间“虫洞”的幻想,从而将现代物理带进了一个八卦阵式的自我束缚的空间里。这一点我们在《流氓物理学——生命的产生过程》一书中会逐步证明)。永远单向的时间的基本运行模式是:0+1,0+2,0+3······。就是说,“现在”永远是时间的起点“0”点,而下一刻钟永远是时间的第1(秒或分或小时······)。我们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正是由于人们已经描述了的“熵”的原理,证明了时间永远只能是0+1,不可能产生负数,更不可能往相反的方向退回去。因此也就更加不可能有诸如“时空虫洞”或者“时间旅行”之类的与现实相违背的东西。
因此,在时间的正负问题上, 我们人类没有选择。我们只能接受“时间只有正数,并且,在物质世界,时间永远按照一个固定的0+1或0+N序列匀速地往下走”这个事实。进一步,因为“时间没有负数”,所以, 它也就注定了“生命没有负数”。
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昨天”, “为什么没有返老还童的良药”!这同时还说明,为什么我们欠人钱可以还清, 欠人物品可以还清, 但是,如果您欠了谁一段时间或一个生命,您就不可能还清,甚至将永远无法归还。
如果我们用数学中的坐标图来表示生命的数值,我们发现,它会是这样的:

(图1-1,理想状态下生命数值的存在模式)
(这个图中的生命线存在的条件是:在生存资料的供给量充足、稳定且在相同长度的时间段内供给平均的理想状态下,人口数量的存在模式为“随时间匀速递增”。请留意,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现实是,只有时间在匀速递增,其他两个量:“生存资料”,是按照对每个生命实际平均供给量围绕理想平均供给量大幅度上下波动的形式递增;而“人类生命的数量”则围绕着上面的这条中心斜线按照大幅度上下波动的形式递增。同时,由于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这两个量的增长都不是无限的,它们都有一个极点。因此人口和生存资料的线都表现为一条线段。而且,任何关于人口(即“生命”)和生存资料的数字线,都只能是一个线段。其中,生存资料的极点M限制着人口数量的极点L。)
这个图说明几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时间没有负数、生命的生存资料没有负数,生命没有负数。它们在现实中的存在状态的最小量都为0。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大家对这一点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可理喻,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一定要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对市场与经济从根本上把握它。
理解这点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同样的数字,比如,一个“+12”,或一个“-3”,在形式上和计算规则上,它们在经济学中的计算看起来与在数学中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表示出来的实际意义上,却完全不同。比如,在“需求R+价值V=-3”这样一个等式中,我们暂且不管在等号的左边,需求和价值的量各是多少,只看等号的右边,结果是一个小于零的数,它说明“在这个计算发生的范围内已经没有可供交换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个“-3”一定不是价值。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让数学的计算方法给经济学提供有意义的计算结果。
第二:生命的数量和事物的数量都不是无限的。因此在经济学的计算中,关于“生命”和“事物”的数字线,都只能是一个线段。并且,该线段具有最小点“0”点和最大点“X点”。
第三:由于价值是事物的一个特性,根据价值的伴生性原理, 我们知道,价值的数量不是无限的。在经济学的计算中,价值的数字线也只能是一个线段。并且,与生命和事物的线段一样,该线段也具有最小点“0”点和最大点“X点”。“X点”的量决定于“价值的第三定律”。
价值线段的“X点”的量由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同一个价值周期中的需求量的大小和事物的物理量的最大量。因此我们说,价值线段的最大点“X点”受限制于“价值的第三定律”
到此,我们证明了,价值的数值只会出现在坐标的中心点——零点的正方向上,而永远不会出现在坐标中表示负值的区域。也就是说,价值的最小值为零。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价值周期中的价值的坐标图如下:

图1-2,在事物的最大物理量限度内的生命、事物、价值关系图
这个图同时还表明:
在同一个价值周期中,在事物的最大物理量限度内,事物的价值量与进入该价值周期中的生命数量成正比。同时也与事物的相同单位的物理量成正比。即:VN = LN x MN/L。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已经说明了的“价值第三定律”。
这当中,我们还应注意到一点:
从上面的坐标或公式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无论生命或者事物两者中任何一个为零,价值都一定为零。因此,价值的存在,必须与生命和事物同时存在。这再次证明了我们之前论述过的“价值的伴生性”。
另外,当生命为零的时候,X轴上的事物的数量可以是N(N=任意量)。反过来,当事物为零的时候,Y轴上的生命的数量可以是N(N=任意量)。就是说,在同一个价值周期中,生命与事物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生命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实存在的。根据我们之前对价值的定义,我们知道,是生命将事物带入价值周期中的,因为必须先有生命的需求,事物才可能产生价值;而反过来,生命可以有无限的需求,但是只有在事物的最大物理量范围内的需求量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事物又决定着物质世界的生命的总量。这表明,生命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其存在的纽带必定是“价值”和“需求”。
可是,在上面的这个坐标中,我们只看到了“生命”、“事物”和“价值”三个关系,那么,在这个坐标中,我们该如何来体现“需求”的存在呢?
200810130223初稿
200912130027第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