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的联想


 今天是愚人节,是一年中可以说些蠢话做些蠢事的节日。我却想谈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关系。国际上最低工资通常控制在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

 近日全国总工会称目前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均没有达到上述水平建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几年前也说过同样一番话,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举国哗然,一片义愤填膺。我却有一种愚人节提前到来的感觉。事实上,在我国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由于口径不同,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比较的数据。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可见,最低工资是一个窄口径。

 社会平均工资是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资金来源,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以何种形式支付,主要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劳动情况表(I104表)指标解释(国统办字[1999]106号)》规定:“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计入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统计。”可见,社会平均工资一个宽口径。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只有先调整成同口径才能进行比较。这种调整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最低工资的口径上加宽,即在最低工资的窄口径基础上,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加入扣除部分;另一种是在社会平均工资的宽口径基础上,减去扣除部分。从技术上看两种方法都极其复杂。但是,可以只做一个简单的还原,以上海为例,2008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为960元,如果加上个人缴费部分18%(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7%)的社保福利费用356元,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达到1316元(960+356),2008年上海社会平均工资为3292元,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为39.98%,[1]加之,上海的最低工资口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不一致,如果调整到完全一致,即将加班工资、特殊津贴等相关内容加入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就会显得更高,完全可能接近国际上公认的60%的上限标准。

 如果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目前由于陷入经济危机,已经不具有可比性。哪怕是在经济情况良好且欧洲大力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福利国家的上世纪末,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较也很少有达到60%的上限标准。1997年为例,国家最低工资与社会均工资的比值法国0.52,美国0.39,卢森堡0.55,荷兰0.45,比利时0.43,加拿大0.41,葡萄牙0.45,英国0.41,西班牙0.35,希腊0.52,1997年平均值0.448[2]

 其实,最低工资不能离开最低二字。试图用最低工资去推动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本身是一种本末倒置。推行这种本末倒置的政策必然带来就业的问题,我们可以美国和法国的例子来做说明。从表一可以看到,从1968年到2002年美国最低工资年平均增长率是4.25%,小于CPI的增长率4.87%,而法国的恰好相反,最低工资年平均增长率是8.19%,远高于CPI的增长率5.68%。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保持比较低的失业率,基本维持在4%到6%之间,而法国的失业率年年居高不下,大多数年份超过10%。[3]基于最低工资与失业率的关系,失业率的高低间接显示企业对最低工资的承受能力。

 

1968年至2002年美国和法国最低工资和CPI增长率之比较(表一)[4]

国家

1968年最低工资

2002年最低工资

年增长率

CPI增长率

美国

1.25美元

5.51美元

4.25%

4.87%

法国

3.08法郎

44.7法郎

8.19%

5.68%

 

    反观我国,仍以上海市为例,表二是上海历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从1994年至2008年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年至少调一次,年年增高,具体标准从1994年的220元调整到2008年的960元。年平均增长率是27%,远远超过同时期的通货膨胀率。[5]

 

上海历年最低工资标准(表二)[6]

年度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最低工资

220

270

300

315

325

370

445

490

535

570

635

690

750

840

960

 

    调整最低工资主要考虑两种因素: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使最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而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最低工资水平中也应有所反映。问题的关键在于最低工资的调整一定要谨慎,一定要使最低工资和经济发展要有相互促进关系。从技术的可操作性考虑,最低工资的调整幅度一般不要超过同期的通货膨胀率。[7]最近几年,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各地被要求加大最低工资的提高幅度。一些省份其实并无条件提高,出于形象工程的考虑,通过调整基数,将社会保险放入最低工资的方式来提高最低工资,一些最低工资名义上提高,实际上并无提高,这种空转给其他省份最低工资调整,带来进一步的上涨压力。

    两会春风所及之处,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江苏平均上调12%,上海上调15%,而广东甚至上调21%以上。江苏是一月份说的,上海是二月份说的,广东是三月份说的。如果是依据统计数据,是好事;如果是依据领导不断升温的表态,是灾难。中国历来都有争放卫星,好大喜功的传统,但愿这回不是。

    这是愚人节的联想,这是一年中最允许乱说话的一天。如果一年中只有一天是清醒的,天天都过愚人节,那就可悲了。

 
 
 
 


[1] 以上数据来源:http://www.12333sh.gov.cn/index.shtml,访问日期:2009年3月23日。

[2]魏章进、韩兆洲《中外最低工资制度比较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 510420) 2(暨南大学,广州 510420)

[3] 数据来源及分析参考俞东林:《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554期。

[4] 数据来源:俞东林:《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554期。

[5] 由此引起的结果比如失业问题,笔者不想引用官方资料,基于我国对失业率的统计标准与国际统计标准的不统一,笔者认为官方资料失真不具有研究价值。笔者更愿相信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我国的失业率远远超过官方所公布数据。

[6] 数据来源:http://www.12333sh.gov.cn/index.shtml,访问日期:2009年3月23日

[7] 最低工资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可参考俞东林:《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554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