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AP系统中GR/IR几点认识


对SAP系统中GR/IR几点认识
SAP樵夫
一个旅客走进硅谷的一家宠物店,浏览展示的宠物。这时,走进一个顾客,对店主说:“我要买一个C猴”。店主点了一下头,走到商店一头的兽笼旁,抓出一只猴。他装上项圈和链索,把它递给客户,说:“总共5 0 0 0美元”。客户付完款,然后带走了他的猴子。这位旅客非常惊讶,走到店主跟前说:“那只猴子也太贵了⋯⋯大多数这类猴子只需几百美元,为什么那只这么贵?”
      “哦,那只猴子能够用C编程,非常快、紧凑、无错,所以值那么多钱。”
      旅客观察那个笼中另一个猴子,“那只更贵了—1 0 0 0 0美元!它能做什么?”
      “哦,那是一只C + +猴;它可以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会用Visual C++,甚至还懂一些J a v a,是非常有用的。”
      那位旅客又逛了一会儿,看到第三只猴子,它独占一个笼子。它脖子上的价格标签写的是5 0 0 0 0美元。旅客:“那只猴子比其他所有猴子加在一起都贵!它究竟能够做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过它说它是SAP 咨询顾问。
搞了这么长时间的SAP,还没有上SAP的第一盘菜,确实是樵夫的错,今天先上一篇对SAP中GR/IR的理解。在学习SAP过程中,尤其是对采购环节出现的GR/TR,大多数人不是很明白。
一、GR/IR 的流程解释
1、采购的an incoming invoice(采购发票)当被过帐时,必须参照(refer to)也就是必须有以下两个单据:
  (1). a purchase order 采购订单 (采购前在系统创建)
  (2). a good receipt   收货单或入库单 (没收货就没有the good receipt)
当供应商发票未到时,仓储管理人员处理采购订单和收货单后,系统账务处理科目如下:
即收货时:goods receipt被过账的结果:
     Dr:存货 (存货暂估入账)
               Cr: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货物)
2、收到发票后,需要进行发票校验(invoice verification ),被过账的结果(即货到票也到)
 即发票校验时:Dr: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发票)
                Cr:应付帐款(the vendor account is credited.)
采购业务完成:
            DR: 存货
                CR: 应付账款
3、当一个订单的货物和发票都结算完毕时,该订单的GR/IR科目余额应为零。
4、GR/IR是个过渡性科目,用于记录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为什么要如此做呢,是为了出财务报表。
  因为GR/IR非资产也非负债科目(期末出报表时必清零,下一期初转回).
    5、 通常定义两个也可一个科目(在途物资-到资产,对那些票到货未到的BNG(Billing No Goods),
  应付暂估-到负债,对那些货到票未到的GNB(Goods No Billing)的),SAP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通常是月结后第一天又冲回来.
  而且通常GR/IR科目会做open item management即未清项、未清账、未结项目管理,自己慢慢体会吧.
   6、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借方余额,转入在途物资,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在途物资(资产类)
                    Cr:GR/IR科目
    次月初转回时:Dr:GR/IR科目
                    Cr:在途物资
7、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贷方余额,转入应付暂估,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GR/IR科目
                    Cr:应付暂估(负债类)
    次月初转回时:Dr:应付暂估
                    Cr:GR/IR科目
月结时,做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
计算同一GR/IR科目,同一应付帐款统驭科目数据的合计结果:
     借方余额计算值(票到货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借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贷方余额计算值(货到票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贷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本月底记帐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在途物资
   Cr:GR/IR换算调整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应付暂估       
下月初冲销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在途物资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应付暂估
    Cr:GR/IR换算调整
8、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的例子:
  一般企业不应做BNG(Billing no goods),然而在SAP中是先做BNG时回自动对应到GR/IR的,等你收货后会自动清掉.
  比如PO(purchase order) qty 100, price 10 total 1000,不同的企业配置可能不同.
  1.如是新PO, 没做任何收货,一般你是先MIRO不了(如果vendor主数据是GR based inv. verification)的,
    因没有reference doc, 如此Po的相关Item已经收货了,可先做发票校验. 各企业可能会有所不同.
  2.如果以前收了10个, 比如MIGO产生的mat doc是4500000111.
    dr: material 100 +
     cr:Gr/IR 100 -
    miro时你对reference doc 为4500000111的校验, 比如发票上是100.
    将qty change 成100, amount 1000.
    产生的会计凭证是:
      dr: GR/IR 1000 +(自动产生GR/IR 1000)
       Cr:AP 1000-
    等你再收90的时候.
    MIGO:
    Dr:material 900
     Cr:GR/IR 900
    不就自动清了吗?
 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1.OBYP:  BNG, GNB
2.设置几个会计科目: GR/IR adjustment,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对GNB( goods receive but no billing-invoicing),资产(材料)增加了但未付款,其实是应付暂估
  对BNG(通常企业MIRO要求vendor invoice, vendor 送货单和我们的收货单对照-通常就是打印MIGO产生的material document
  统一才确定AP,当然PO price change且已经 MIGO,会不统一,所以BNG -billing no goods receive不大会出现),
  将是你的在途物资(确定了AP但没到货).为什么要这样?因为GR/IR是一个中间科目,
  对GNB其实是将来的负债,对BNG是潜在资产,做balance sheet不能将GR/IR带去,所以有这样的做法.
 Auto clear GR/IR .根据OBYP设置的会计科目自动产生凭证,月结后下月开帐后立即自动调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