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掀起“国进民退”之风
先谈美国,最近数月美国GDP逐渐转好,商业销售方面的数据也逐月回升,大有率先走出危机之势,因此市场普遍预期本周五的非农就业数据将继续支撑美国经济,继而令美联储加息预期更加明朗,但昨日美国ADP就业数据之疲软却是当头一棒,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私人企业就业人数减少,放眼全球私人企业解决一国大部分就业都是不可辨驳的真理,何况是在崇尚自由的美国,私人企业更是美国经济的命脉,高速公路上奔跑着拉满货物的无数重卡(现在可能也拉不满)、遍布全美国的五花八门的服务行业(现在倒闭不少)等等无不是来自私人的勇敢创业。
但是在美国GDP逐渐回升的过程中,私人企业就业情况却乏善可陈,不仅我们搞不清楚为什么,可能连伯南克都很纳闷,他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在走出困境,一方面又不得不担心就业数据的疲软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但是货币调控拖得越久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越大,目前为止伯南克只能在贴现率上做做文章,但稍微调整,就业市场的反应就更大,这是个非常令伯南克头疼的问题。
唯一的解释是美国政府也是大搞“铁公鸡”,用投资增长抚平消费疲软,用转移支付提升个人支出,换句话说,用赤字换来一时的爽快,同样奥巴马的医改计划看似能让美国人重新燃起消费热情,但换来的激励可能适得其反,在获得医疗保障的同时,企业纳税人可能会不堪重负选择裁员或暂停甚至直接停止生产,而个人也可能因为有了医疗保障而选择更轻松的工作,ADP就业意外下降在美国国会通过奥巴马医改之后,如果未来几个月继续这个趋势,奥巴马的计划就可以说输在起跑线,并且因此增加的赤字将更加拖累美国的复苏,那么因此掀起的政治风险可能令美国民共两党继续争执下去,同时令效率大减,经济二次探底便顺理成章。
去年中国“国进民退”闹得沸沸扬扬,如今美国也陷入这样的怪圈(当然程度不同),而同中国一样,两元化的经济给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扣上了枷锁,一项政策的颁布或实施可能将惠及一部分人,同时又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美国不停的向外转移舆论,中美汇率口水仗因此愈演愈烈,而如果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贸易摩擦,两国经济恐怕都将陷入更大的危机。
欧洲国退民退
昨日欧盟也公布了就业数据,欧盟2月失业率为9.6%,1月为9.5%;欧元区2月失业率为10%,预期9.9%,为12年高点。可见相比美国欧洲问题更加严重。同时欧洲CPI水平却因为石油价格走高,而大大超出之前前经济学家的预期,加上欧元区几个小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欧洲更像是从单纯的衰退慢慢走向更令人头疼的滞胀。
对此,欧洲期望推出一些特别的办法解决问题,一是德国倡导的欧洲货币基金,二是其他一些本来就抵制欧元体制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瓦解美元体系。第一种和IMF一样,但是这可能也会适得其反,如果能有这么一个机构为各国赤字买单,那么部分国家可能在经济政策上更加激进,但目前的首要目的是让欧洲各国认清错误,让自己的政策运行更稳健。其二,经济学家认为希腊这样的国家如果要重回正轨,本币必须大幅贬值,但是欧洲央行没办法也没能耐这么干,如果这些国家退出欧元体系,带来的政治风险可能会大于经济风险。由此看来,欧元极度偏空,这当然有利于欧元区出口贸易,但是金融市场的瘫痪恐怕不能让贬值效应很快专递到出口部门,而政府在赤字上的大力干预更可能令市场失灵,所以无论如何,欧洲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大宗商品上涨引来更强通胀预期
最近欧美地区数据双双疲软,反映在金融市场上便导致美元、欧元、黄金前景布满阴霾,不是窄幅盘整就是上串下跳,市场难以区分方向,陷入十分胶着的境地。而原油等大宗商品却趁势走高,加重了全球通胀预期,但是基本经济问题又未得到解决,欧洲可能陷入滞胀,其他国家同样也有可能。
如果欧美不能妥协解决经济的疑问,这样的局面恐怕会持续下去,届时一些央行可能不加息,而一些央行又迫于通胀压力不得不得加息,导致全球资金供应失衡加大,汇率纷争也就愈加严重,继续下去,投机热钱在全球各地进进出出,新危机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当务之急是欧美尽快改善经济运行情况,但从最新的就业数据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时此刻的中国成了欧美眼中的救命稻草,但是中国自家事(房价、干旱、失业等)都未摆平,但中国相对欧美情况还是好一些,因此中国最主要的责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如果冒然进行“不可能的救赎”只会适得其反。
全球恐陷入滞胀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