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以后,我们将开会部署,争取在3月中下旬开始全部撤离,6个月内完成。”两会期间,湖北、甘肃、山东、江西等省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省直驻京办和县级驻京办均须撤离,地市级驻京办可在审批后有选择地保留。对此,中部和东部诸多省市均已行动起来,最近一直在摸底排查,“等两会一结束,这项工作将立即启动”。(光明网3月8日消息)
驻京办撤离开看来是燃在眉睫,对于在将要撤走的驻京办工作人员,心里充满了凄凉。京华时报有消息称,家在湖北的小张接到驻京办领导的电话,就立刻赶了回来,据他说“谁都想最后好好表现一下,回到地方才有升迁机会。”他们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那就是为今年来京城开会的代表和委员们服好务。
据相关资料显示,驻京办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各省与中央各部门保持“上传下达”的纽带。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资讯的发达,驻京办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驻京办改变当初驻京的初衷,逐渐沦为各地方“跑部钱进”的阵地。为了弥补经费不足,部分驻京办官员利用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打着政府的旗号、拿纳税人的钱财做生意,催生了一批腐败官员,也滋生了一批特权阶层。事实上,积多年之弊,现在的各地驻京办和驻外办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职责不明,浪费公帑,管理薄弱等,因而滋生腐败、异化“公关”、干扰资源分配和行政审批等,负面报道不绝于耳。
驻京办要撤离了,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在令人担心的是,怕地方政府打起“地道战”,释放“烟雾弹”,把原班人马从驻京办公室,转移到宾馆等场所办公。有媒体报道,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尚晓汀近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经登记注册的各级驻京办共有927家,中国政府打算撤销其中582家,其中县级政府及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的436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146家。
本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杨浩明在广东团分组讨论时认为,如果不从体制面深层思考这个“生存怪象”,这个机构很有可能就换个名堂继续办公,所产生的行政费用恐怕会更高,从“地上”转入“地下”也更容易滋生腐败。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离国务院要求的撤退期限越来越近,大多驻京办在两会期间仍一如既往地替地方政府和代表团“跑腿”,“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为驻京办叫屈:“不应把驻京办妖魔化,驻京办的实质应归位于搭建地方与中央的沟通桥梁,更不会是全体腐败”。
对于从“驻京办”转成“住宾馆”的讲法,杨浩明感慨,如果只是单一地撤掉基层的驻京办,那么大家只需要换个办公地方,换个办公模式就可以了。因为现在项目审批太集中,对每个地市来说,不‘跑部钱进’是不行的。如果中央不要事事握有审核批准权,驻京办的存废或许会单纯些。杨浩明因此建议,应逐步放开部分项目的审批权;其次,要增加项目、资金审批的透明度,同时应简化、规范审批程序。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县级驻京办远远不止政府公布的数据。现实中,有许多的驻京机构根本就没有在京登记注册,而是三两个人在居民楼租个房子就办公,连最起码的牌子也不挂。因为距离火车站近,方便接待上访人员,这种“黑机构”多出现在北京西站和北京站周边。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认为,政府在关注撤销有注册的驻京机构时,更应该深入下去摸清没有注册的驻京机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从实效上起到根本作用。昨天许多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也认为,未注册的机构就不存在撤销一说,所以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应该从各地省级政府入手,“只有省政府下决心了,事情才会好办起来”。(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