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花样“再融资


大凡思维正常的人,都希望多挣些银子,让家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此乃人之常情!

大凡思维正常的上市公司,都希望再融资、多融资,一是发展自己,二是可以吸收流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首次IPO,证监会审核相对还是比较严格的,但还是有江苏琼花,上市后就大幅亏损的例子。对再融资,证监会也出台了一些规定,如分红的相关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结果此规定一出,很多公司马上召开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中关于分红的相关规定。看来,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再融资的愿望啊!

至于说一个公司再融资的条件是否应该考虑其融派比,即总融资额与总派现额之比,主要是反应该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情况。但总融资额对应的股本数量与总派现额所对应的股本数量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中国目前发行股票上市都是增量发行,而不是存量发行。即使存量发行,前者的股本数量也肯定小于后者的股本数量!所以,以融派比来衡量一个公司对股东的回报状况是不贴切的。比如工行和中石化,他们的融派比就很高,但股东的真实投资回报率却很低!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股的再融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千万不要像08年的中国平安一样,抛出一个巨额融资方案,一下子把A股拖到了万丈深渊。近期A股市场金融股再融资信号不断,而一家大型银行再融资就超过数百家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从大型银行的融资动机来看,许多主要集中在充实资本充足率上,毕竟09年一年的超常规巨额信贷太多,不仅为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他们自己的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

在农行还没有上市之前,中行、工行相继宣布了其再融资计划。当然,还有浦发(中移动)、民生等也都蓄势待发!不知道,建行何时公布其再融资计划!还有就是资产重组中的定向增发股份,以及类似的再融资,凡是股本有增加的,都是再融资。再融资与IPO的区别就是能不能立即拿到钱。
 

但是,从中行和工行的公布中,还是有些值得分析的地方。

1、再融资的方式,都不是直接配股或者公开增发或定向增发,而是发行可转债。如:中行3月19日发布公告称,400亿元可转债融资方案已获得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时,股东大会还同意在A股、H股或A+H股增发总额不超过20%股本的增发提案,但没有公布具体融资规模。工行3月25日公告称,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50亿元人民币A股可转债,并在H股市场发行不超过H股股本20%的股份,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

2、可转债都是在A股发,工行明确表示在香港发行H股,而中行的增发地未定。

不直接增加股本的可转债,也许预示着A股目前的融资环境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