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型政府”下,政府了解民意和民众表达民意的需求均越来越强烈,在此方面,独立民调机构的优势在于:中立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民调信息采集时的客观性和结果公布后的较高公众信任度。此刊呈现的调查结果,包括一系列社会发展性指标,如消费信心指数、社会治安安全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政府管理信心指数等;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环保等重点民生问题;政府工作评估和政府公职人员表现评估等等,均是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并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有些指数结果,已经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多期积累,这些持续性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对于我们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财富的积累。
以前有些领导声称自己代表公众,而现在即便普通老百姓也不敢说自己真的就能代表公众,因为公众不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不同个体的声音与需求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民意调查、人大会议或者其他途径发出越来越多声音的时代,我们既要习惯于听到不同意见和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解读,更要习惯于这些不同意见表达和沟通所需要的漫长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要有耐心去适应这种因公共化而带来的新的做事节奏——拆迁不能再那么快,立法要有更多事前征询,听证不能纯靠操纵,公共机关学会服务不能光靠号召与标榜,而需要更多的能力建设、需要接受更为公众认同的服务标准。我们深入民间,就会看到更多的主张与感受上的差别,差别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不同政策选择会产生的公众后果,我们因此可以有所选择有所预期。
如果把一些政府招标标准、过程、成效公开,会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招标资格、做标与不合招标承诺的项目成效等现象。没有公开透明,就可能产生蒙蔽。关着门,我们有一种自我交代的方式,但公共政策与公共措施要给大家一个公开的交代,那么就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今天政务有很多不公开的部分并不是真的有保密需要,而是公开的话实在自己也觉得不好看,变革的压力太大了。
面临公众压力与变革的需要,有些领导与机构选择了编造数据与保密,有些领导与机构选择了创新与变革,后者为求取新知、跨越专业界限、提供更多人的参与机会提供了新动力。我们可以注意到,越革新进步的地方学习的动力也会越强,领导的风格也会越开明,来自于民间的调查数据也就能很敏感清晰地反映出他们的成绩。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有人觉得群众是好糊弄的,其实在大多数意义上,群众心里是很明白的,公众之事做到千夫所指的程度其中必有猫腻,而同样一件事情虽不见得为领导看到而民众极为认同也必然是在揣摩公众需要方面花出了常人没有的努力。在利益与需求日益公众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公众政治家,而随着民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民众介入公共话题的能力、介入民意调查的积极性均会越来越高,并且会越来越习惯。
注:本文为“零点和中新社合作的两会报告特刊”而序
昨日场景:参加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咨询委员会会议。见到孔杰荣等中国问题专家。晚宴有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坎贝儿分析中美关系,总体乐观。【2010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商业地产年度颁奖盛典】将于3月28-29日在成都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品质 责任理性。
今日小诗:
肩息
纽约的一朵雪花,
看似无意地飘上我的肩头。
她无声地融化进纤维,
那时我正在街头行走。
她消失,
渺无印痕,
让这旷世一触,
无人相留。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鱼香茄块
大约三斤重的草鱼,取其鱼腹肉,离骨,切成条块状。嫩紫茄子四只去皮,切成与鱼块等样的条块状。在沸水中先掺入鱼块煮五到六分钟,取出。然后将茄块放入煮五到六钟取出。用红花油或花生油另起锅,放姜蒜末入油,热后先后放入鱼块和茄块小炒,放料酒、鸡汤、鲜碎红椒、食盐酌量,中火炖十五分后出锅可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