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前五名车型新鲜出炉


    

  近日中汽协发布了今年2月汽车销量数据,据统计2010年2月中国国内汽车销量为121.15万辆,环比1月下降27.20%,同比09年2月增长46.25%;同时中汽协表示由于2月春节长假的影响以及1月份汽车产销基数较高,汽车产销环比回落属于正常现象。

    “封神榜”也神了,比亚迪F3在2月份依然位居轿车车型销量排名第一(销量2.13万辆),可见面子车还是备受国人喜爱。其次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也进入前五名。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入围车型:


冠军
比亚迪F3
销量:2.13万辆
指导价:5.98—14.98万元



    自主车型向来都是高性价比的代表,而比亚迪又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厂家,尽管比亚迪F3被公认为是山寨版的丰田花冠,但凭借丰富的配置和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丝毫没有对它火爆的销售造成影响。

    比亚迪F3使用的1.5升发动机同样也是来自三菱的4G15S,采用SOHC单顶置凸轮轴,最大功率78KW/6000,最大扭矩134Nm。这款发动机没有MIVE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仅使用了MVV垂直涡流稀薄燃烧技术,是三菱4G1系列中普及率较高也算比较新的发动机。车内的乘坐空间属于基本够用的水平,头部空间相对更好,轴距有2600mm,还是算宽敞。

    点评:比亚迪F3的外观大气,价格合理。在紧凑型车级别中拥有较好的性价比,加之厂家宣传力度大,在二、三线城市销量一直不错。

亚军
上海大众朗逸
销量:1.63万辆
指导价:11.28—16.28万元


    上海大众朗逸在北京车展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高调的进行广告攻势了,而在2008北京车展上的表现也让很多人意识到这款特别为国人开发的A级车是多么受欢迎,漂亮的外观和丰富的配置让人很难想象这会是一款出自PQ34平台的产品,于是自然有一些人总要找出些朗逸不是PQ34平台产物的证据来,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出现了一些呼声:朗逸基于先进的PQ35平台,将成为售价最低的PQ35平台车型。

  刚刚上市的朗逸1.4T发动机和7速DSG是最大亮点。外观方面,朗逸1.4TSI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蜂窝状运动风格中网镶嵌TSI徽标,更加美观,动感的同时,使进气更通畅、散热更佳,并配以熏黑动感大灯,突出了整车的运动元素。

    点评:朗逸1.6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平稳、流畅的驾驶感和操作性,一直比较畅销,其外观上也不错,比较受大众接受,外观略带时尚大气,所以热销。

季军
上海大众桑塔纳
销量:1.58万辆
指导价:7.98万元



    南有桑塔纳,北有捷达,这两款经典车型让大众在中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车型品牌。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桑塔纳已成了经典车型的代名词,可能会有人说这款车型太老土,但却无人否认这是一款经典的好车。

    作为国内车市最便宜的B级车,桑塔纳锦畅宽敞的空间兼顾了公私两用,加上其稳定耐用、维护方便的特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肯定。07款桑塔纳锦畅增加了E-GAS电子油门、铝合金轮毂、电动调节外后视镜、环保空调、遥控门锁、电动摇窗、收音机/CD/mp3多功能播放器、智能电子密码防盗系等超值配置。

     点评:对于桑塔纳、捷达这样的老爷车,能在中国市场如此畅销,这在世界上都是个奇迹。不过,市场才是决定一款车型是否停产的关键,既然销量还不错,桑塔纳锦畅似乎也没有停产的理由。


 

第四名
上海通用凯越
销量:1.45万辆
指导价:10.38—14.98万元



     凯越车型有着多年的积淀,口碑很不错。新款在继承其宽裕空间与高性价比的基础上,配置、做工与外观都有一定提升,是别克目前的主力车型之一。

    新凯越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外观进步,整体造型更趋大气雄厚,同时也显得更富视觉冲击力。整体车身尺寸与老款相比没有变化,前脸的进气格栅改为直瀑式,与林荫大道十分相似,同时下进气从原来的宽扁形变成网眼状,并与上进气呈梯形过渡。保险杠变成与车身一体式的设计,显得更加的自然美观。

    点评:对于上海通用来说,凯越是一款走量的车型,是厂家夺取销量冠军至关重要的一个法宝。尽管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已经有些老态,但凯越的价格非常实在,外观看上去也不错,这就足够了。

第五名
广州本田雅阁
销量:1.4万辆
指导价:18.68—34.28万元



  雅阁一直是中级车的“标杆”车型,上市10年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数次夺得中级车销量月度冠军。除了本田的品牌因素以外,雅阁鲜明的产品特色、固有的产品技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雅阁遵循“刚劲有力”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大气、高档、先进、尊贵的设计方向,前脸的设计更具英气,棱角形的大灯和进气隔栅、外张的翼子板等,展现出动感干练的气质。特别是车身侧面贯穿首尾的那条腰线,就像中国书法中的一撇,遒劲有力,却不乏动感,令人过目难忘。

    点评:印象中广州本田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推出了第一款加价车型等。此次指导价上涨,可以说在国内车市少之又少,从来只是听说降价的,可涨价的真是头一次听说。不过既然敢上涨,那只能说明厂家对产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