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初,台军唯一的政战专业部队———政治作战总队在台北正式编成。这支肩负多元化任务的专业部队,下辖心战大队、艺宣大队、播音大队及女青年中队,主要进行心理作战、文艺宣传、广播宣教、文体健康辅助教育等工作。
台军政战部队历史悠久。早在1955年,台军为加强部队政治鼓动,便组成了战地政务工作第1和第2大队,1962年改编为战地政务总队,1965年又改编为政治作战第1总队。其间,台军政战部队历经变迁,但其工作重点始终是以战地政治服务为主,在军内进行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为台军反攻大陆摇唇鼓舌,政治作战思维仍停留在二战期间的模式里。
1992年7月1日与心理作战总队合并,1996年7月1日纳编女青年工作大队为第3大队,工作中心也由单纯的战地政务服务转向心战与反策反工作。1999年7月,台军首先对原政战总队进行改组,将所属战地政务第1、第2大队合并为心理作战大队,第3大队精简为女青年中队;2000年7月,艺宣大队正式纳编政战总队;2001年1月,播音大队,即台军“汉声广播电台”又加入了政战总队的作战序列。
政战总队为正师编制,设总队—大队—中队三级建制,总队长为少将军衔。“精实案”完成后,政战总队下辖心战大队、艺宣大队、播音大队及女青年中队,各单位任务明确,作战独立。心战大队是台军唯一的心理作战专业部队,主要负责信息心理作战、反敌心理作战等任务,战时执行心战空飘。艺宣大队和女青年工作队则通过文艺表演、文化交流、文体健康教育等形式遂行对内鼓动、对外腐蚀的任务。播音大队,即称之为“军中之声”的汉声广播电台,是台岛内唯一同时对海峡两岸听众,实施文宣与心战广播的专业电台。平时,主要负责台军对内文宣及对我心战广播;战时则奉“总帅”之命执行广播作战任务等。
2002年元月,在经过10年的研究与筹建之后,台湾陆军正式组建专业化心理战部队。台心理战部队的组建将先从陆军开始,未来进一步扩编成为跨军种部队,指挥权限在台军方“参谋本部”。这支以美军心理战部队为“蓝本”的特种部队目前已完成先期编装工作,正由台军“陆军总部”进行第三阶段运作。该部队装备由直升机、电子战飞机与多个分别装置在陆基、海基与空中的高功率无线电发射平台组成。其第一个任务就是与台湾军方其它电子战单位合作,监视台岛选举期间中国大陆党、政、军动态。 ; ;
台军组建心理战部队的初衷
台军认为,未来对台军事行动主要的非正规作战是以“点穴战”的方式,“打瞎、打聋台军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其中对台军士气冲击最大的,将首推远程海上封锁、电磁脉冲攻击、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攻击。若再配合各层次、全方位的心理战,对台军将是“十分有杀伤力”的,现在的台军根本无反制能力。因此台军认为,心理战部队的组建与运作已“不再是一个口号”,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战与心理战的结合,并研发具体战法。因此台军开始积极培训信息心理战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平时看不见,专打一场不流血战争”的部队。
近年来,台军不断加大对其特种作战部队建设的力度,已使其成为一支能在多种复杂情况下执行多种任务的“多功能”精锐部队。台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基本任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纯军事性。即战前或战中使用先进机动工具快速渗入敌方,在敌阵内单独或配合其它部(分)队摧毁对方高级首脑机关和指挥通讯、控制协调、交通枢纽,战略核、化、生物武器库,导弹、飞机、舰船等高技术兵器;破坏对方战略能源、后勤供给基地;秘密窃取军事情报。二是准军事性。即警护重大军事、政治目标;潜入对方要害地区、重要部门刺探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情报;深入敌后实施心战、策反、制造、传播谣言,扰乱人心,瓦解敌方斗志;快速部署抢救人质,反恐怖和镇压平息本岛或外岛爆发的骚乱和危机。而心理战是“征服人心的战争”,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政治作战,而是集军事打击、政治攻势、电子干扰为一体的特殊作战样式,因此必须依靠健全的心理战组织来组织、协调、实施,于是台军心理战部队的组建工作开始浮出水面。
台军心理战部队的历史沿革
台军对心理战的重视可谓由来已久。早在1959年,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就宣称:“我们反共复国的战略,始终是以政治为主,以军事为从;以主义为前锋,以武力为后盾;以大陆为战场,以台湾为支战场。而军事武力的奏效必须以大陆革命运动与台海军事行动,互相配合,双方策应,为其一贯的指导方针”,并提出反攻大陆成功要诀“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三分敌前、七分敌后”、“三分物理、七分心理”。蒋介石的些主张,表明台湾当局把心理战纳入了“反共复国”的战略层面进行谋划。
为此,在老蒋时期台军就成立了庞大的政战机构,对大陆开展政治作战,而政战组织除去各自职责,还有一个共性的任务,就是开展心理战。这应该算是台军心理战部队的雏形。当时在台军总政战部设有心战处、心战研究室和心战总队,驻金门马祖的部队分别设有心战大队和心战总队,各部门及基层广设心辅人员,专门负责心理战工作。为了“全面推进”心理战成果,台军还先后成立了心战电台、有线喊话站、高空气球队站、海漂点、宣传炮弹发射点、海上心战船、渔民接待站等。
海湾战争以后,台军方对心理战部队的研究工作开始纳入议事日程。2000年1月15日,台军再度对其军事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对“政战体制”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定位,将“政战工作”界定在“心辅、文宣、心战等”方面,亦即构筑心防、对敌宣传和心理作战,将其“列入军队指挥事项”。2000年6月26日,台“国防部”“总政战部”副主任陈兴国表示,台军对大陆的“心战情报自动系统计划”,预定将以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系统软硬件建设。此系统除可作为心战相关决策参考,并能形成执行网络心战机制,提升支持军事演习的功能,展开对敌心战及政教文宣,达到“宣导报导”及“劝导建议”两大目标。至此,台军心理战部队的组建驶入快车道。
台军之所以十分重视心理战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乃至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支看不见的力量,是对敌人作战的无形杀手,特别是近年来爆发的几场高技术战,心理战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反映了台军乃至整个台湾人在心理上潜在问题很多,易于进行攻击,容易导致混乱。从政治上看:国家认同歧异,内部凝聚力薄弱;统独之争纠结,族群对立浮现;党派共识不足,影响政策推行。社会上:社会风气奢靡,社会治安败坏;精神生活空虚,怪力乱神充斥。但此次台湾军方新组建的心理战部队的任务,和过去政战特遣队有根本区别。
台军心理战部队的基本任务
此次台军组建的心理战部队带有明显的高技术特征。台军企图通过各种传媒管道影响敌方心理,借“声”、“光”、“波”、“形”等现代心战“四大员”,加之信息战的“三板斧”——“火力战、电子战、心理战”的技术整合,对大陆进行心理战。
虽然台军心理战部队以美军心理战部队为“蓝本”,但其规模和活动范围却大相径庭,其任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持续不断地监视和评估大陆的民众和军队的心理环境,弄清该环境对台军制定心理战政策和采取心理战行动的影响;二是根据了解的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心理战计划,确定台军实施心理战的目标。也就是说,台军心理战部队的任务主要是遂行心理威慑和信息欺骗。
台军在心理战战术的研究上,明显偏重“心理威慑”及“谋略欺骗”的方向,并结合高科技武器的作战方式,对敌方施加压力,争取不战屈敌,并扰敌判断,使敌指挥官造成误判。依此推断,台军心理战已从过去偏重传统战场心理战术的运用,逐次趋向于利用和发挥现代高科技武器战具,成为高科技条件下心理战。
台军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心理攻击:
1、打击指挥层。以影响对方决策指挥,诱其立场动摇、决策失误,导致指挥失误或错失战机;
2、震慑敌军。运用各种信息传播管道,采取“信息剥夺”和“信息渗透”的方式,实施全方位心理战。运用传播媒体,夸大己方武器的高精度、大威力,以震慑敌方产生畏战、惧战心理;
3、扰乱民众。以敌方民众为目标,以高技术武器为心战武器,实施强制性心理攻击。造成对方民众心理恐慌,引发畏战、厌战、反战情绪,削弱其对战争的支持;
4、争取“外援”。借外购的“洋装备”,展现其“国防”军事力量,不断炫耀武力,推行“有效吓阻”战略,以稳定已方人心、鼓舞士气、威慑对手。造成对方军队的心理震慑,破坏心理平衡,挫伤其士气。
为此,台军一是建立完善心理战指挥机构。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战部门或对其他部门职责调整(如赋予心理战任务),建立制度完善、职责明确、指挥层次较高的心理战组织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心理战行动。二是成立专业化的心理战部(分)队,即积极适应现代心理战特点,建立一支反应灵敏、装备精良、效率较高的高技术专业队伍,进行心理战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三是加速心理战专业人员培养。通过组建心理学校或培训基地,或赴美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心理战人员的实践指导和心理战的理论研究。
台军心理战部队作为其特种作战部队的一个分支,台军对其寄予“厚望”,因而挑选上也极为严格。不仅要体能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巧,更要审查上下几代,确保“绝对效忠”。在通过擒拿格斗、摸哨、漂浮、深潜、登山、野外求生、伏击、爆破、搜索、观测等训练外,还必须完成奇袭机动,以便将来能深入敌阵执行各项特攻任务。
台军心理战部队的新发展
台军认为,高技术战争是一种技术密集型战争,广泛运用新型武器装备,使杀伤力和破坏力增大,机动性和突然性增强,参战人员容易产生恐惧和变态心理,再加上宣传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很容易达成威慑、瓦解和征服敌人的目的。如能使敌官兵始终处于神经紧张状态,不使其有机会调整身心、减轻压力,将能迫使敌生理机能造成损害,注意力、思维力失调,进而丧失战斗力。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战争的现代化、高技术化、复杂化,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高技术手段为媒介的心理战,更受台军青睐。尤其是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攻防的有效运用,更突现了心理战在未来战争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使台军更加注重心理攻防的运用。
为了拓展心理战的时空领域,增强攻击效果,台军广泛利用高科技手段,特别是注重利用网络对大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攻击。台湾高科技产业发达,人才济济,多年高科技人才成长迅速,在每万人中,研究人员达到30多人,与德、法相当。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网络普及率60%以上,拥有大量网民,潜在网民愈百万。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台军从1999年起,实行应届毕业硕士、博士生到公、民营重要高科技企业服“国防役”(服满四年抵两年兵役)制度。这就较大地提高了台军官兵高科技素质,为其利用高技术手段实施心理攻击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台加紧推动“网络心理战”,通过网络宣扬其对重要问题的立场、政经发展成绩、大陆政策及其对国际关注事件的态度。特别是宣扬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并把它作为“反制”大陆的利器。同时台国防部还编列了约1亿元的预算,推动“网安计划”,以提升其军队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台“中科院”也将研发更为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进一步提升其利用网络进行心理攻防的能力。
揭开台军心理战部队面纱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