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订单背后的信心与坚持


 
随着张建国和华立新各自手中的玉印落上画卷,2009年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域最大的底盘采购订单在长沙完成交割。12月3日,世界混凝土机械制造巨头中联重科与世界汽车底盘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年底再度握手,完成360台梅赛德斯—奔驰Actros混凝土泵车底盘的采购签约,采购金额近3亿元。此次牵手,让金融危机笼罩下的工程机械行业,在严冬焕发了一丝春意。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放缓,2009年上半年,全球工程机械销量因此同比大幅下降。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2009年,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不同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国也适时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受此拉动,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发展逐渐出现回暖迹象,但由于市场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各界对全球经济复苏仍持谨慎态度。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和卡车底盘制造巨头,中联重科和戴姆勒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却十分乐观,尤其是对中国市场。
此次签约,中联重科和戴姆勒别出心裁,将协议书设计成了中国画轴的样式,并启用了玉石雕刻的中国印章。对于中国的传统印章,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立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他的兴趣并不止于此,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才是他和戴姆勒集团的兴趣所在。在签约仪式上,华立新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让全球看到了希望,戴姆勒非常高兴与中联重科一起合作,为继续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做积极努力”。尽管华立新并未过多强调中国市场对戴姆勒集团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很明显,戴姆勒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的成长性以及与顶尖制造商的合作。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中联重科高级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张建国同样持有乐观态度,他认为,受4万亿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远未完成,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与戴姆勒的合作,张建国认为,“此次同奔驰公司合作,是2009年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工程机械采购的第一大交易,是中联重科混凝土泵车产品对于2010年全年生产的部分战略储备”。这一论调在体现中联重科自身强大实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2010年市场前景看好的信心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联重科此次大规模采购一方面体现了整个行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全球化协作树立了典范。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进入21世纪,全球还协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200911月,中国商务部开始在欧美等主要贸易国的主流上媒体集中投放“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的主题宣传片,在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强调全球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作为工业行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形成之初就始终坚持开放的发展心态,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建厂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全球化协作。
张建国表示,全球化协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进步,成立17年来,中联重科始终坚持走全球化协作路线,在此原则下,中联重科在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认为,此次中联重科与戴姆勒的合作将使中联重科强化三大优势,第一,发展战略层面,在始终坚持全球化协作原则下,中联重科与奔驰两大品牌集聚,有利于提升两家企业在对方领域内的品牌影响力;第二,产品质量层面,借助成熟的奔驰卡车底盘技术,中联重科泵车产品的技术升级将有更加稳固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泵车技术的长足发展,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服务覆盖层面,通过整合中联重科与奔驰的服务资源,将进一步提升中联重科泵车产品的服务及时性和专业性。
不仅有利于中联重科在产品品质的提升,也为戴姆勒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卡车底盘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全球经济复苏前夕,360台泵车底盘采购协议的签署,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恢复性增长的前兆,有理由相信,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和开放的合作态度也终将成就中联重科和戴姆勒的2010
 
链接: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
戴姆勒集团是世界著名的高档轿车生产商和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产品畅销世界各地,集团在五大洲均有生产基地。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集团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和韩国的全面业务,包括奔驰轿车、轻型商用车、戴姆勒卡车和金融服务业务,并通过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戴克和福建戴姆勒在华生产奔驰轿车和轻型商用车,其进口业务涵盖梅赛德斯-奔驰、AMG、迈巴赫以及smart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