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糟蹋词儿了


      现代社会,大家都讲文明、懂礼貌,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会尊重别人。比如过去俗语说“瞎子”、“瘸子”等,现在都不好出口了,要用“盲人”和“腿脚不方便”等来代替,显示着人文的关怀。还有像“白痴”这样的词儿,如果除去感情色彩,实在是对有智力缺陷者的准确表述,而现在“白痴”这个词儿除了用来骂人,其实也没有别的用处了。据说,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大家用“智障人士”来尊称这个群体,这我倒没什么意见。但我想,或许某一天,有关部门又要出来说话,再改一次称呼了,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社会小青年骂人的时候都说:“哇塞!你真是智障人士!” 

      语言是在变化的,有时候一些变化让人大跌眼镜,觉得不可思议又无可奈何。好端端的美妙词语竟然不敢随便用了。一次,我陪本地一位董事长去海南,在酒店招呼服务员,这位董事长用老家话道:“闺女!来,埋单了。”我当时幸亏吃完了,要不非喷饭不可。我说:“老板,你怎么这么称呼人家?”董事长说:“那怎么,我叫人家小姐不是找骂吗?”嘿嘿,说来也是,小姐本来是过去对大户人家的千金的尊称,可现在成了特殊职业者的专利了。

      同样道理,我估计不久这“先生”二字也就被糟蹋了,说不准成了男性特殊职业者的待称。要那时候,谁叫我“马先生”,我非找皮筋儿做个弹弓打他们家玻璃不可。这是高瞻远瞩的猜测,眼前的“同志”确实是不好随便用了。你要说,我们是好同志,坏了,不知道多少人会异样地盯你半天。

      前天在酒店和一老同学吃饭,临桌一位熟人女士突然发现了我,过来敬酒一杯飘然而去。老同学问:“这是谁呀?”我说:“一个朋友。”我同学登时瞪起眼睛,大大吃惊,我说:“怎么了?”他诡秘地说:“嘿嘿,你好艳福!什么时候搞上的?”我说:“你混蛋啊 ,胡说什么呢?”他倒埋怨我:“你不是说是你‘朋友’吗?”呵!到此我才知道这“朋友”二字也堕落成了“情人”的意思。我说:“你小子!你不也是我朋友吗?”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我才不做你朋友,我又不是同志。” 

      随后更没意思,他又问:“她是做什么的?”我说:“做生意的。”心想这次大概没毛病了,没想到,他竟然像郭达在小品里那样,“噗——”地喷了一大口啤酒。笑又不敢笑出声,那难受啊!“我晕,这又怎么了?”他说:“你知道做生意是什么意思吗?”原来“做生意”已经是“做皮肉生意”的简称了!我说:“老伙计,你算完蛋了。怎么现在内心如此龌龊?”话虽这么说,但感慨得狠了:年龄差不多,看我同学时尚得都没人话了,觉得自己活得很老土、很失败。 

      不知道是汉语含义太丰富,还是太容易发生歧异,或者确实是这世界变化快,词语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不过这些“新词汇”除了闹出点别扭外,其实也没太大影响。但如果在企业经营界出现类似情况,不知道多少企业要吃亏了。我曾经记得有个报道,是介绍新型白酒工艺特点的,引述了许多权威专家的说法,介绍了“食用酒精”和“勾兑工艺”,文章很有知识性,也把公众对新型白酒的一些误解做了些纠正。然而,这位记者大概天生幽默,把标题写成“行业专家自揭‘老底’……”云。你想啊,这“老底”还有个好吗?

      这几年,假酒把大家闹得人心惶惶,但罪魁祸首是“工业酒精”啊,“食用酒精”喝死了人,也是他不顾自身条件地暴饮而至;至于“勾兑”就更冤枉,老百姓大多认为“勾兑”就是弄点工业酒精什么的,搀和点凉水搅拌搅拌!其实,勾兑是白酒生产中调配香味和酒精度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艺,大多酒厂都有“勾兑车间”。但现在人们提起“食用酒精”就色变,提起“勾兑”就胆寒。连以新型白酒为特色的厂家也不敢说起这个事情,埋头做好事不留名。

      造成这种误解,当然不是那家报纸的功劳,但可以说,那个记者大概也有着和老百姓一样的模糊理解。报刊媒体本来是很有公信力的,还是保持点权威性吧,别再动不动就糟蹋词儿了。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