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
春节将至,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和学生哥哥们要回家过年。党和政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增加运力。为计算方便,假设一列火车只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标准所乘人数取整为100,春节期间塞满人为200,火车票数与每节车厢所能塞满人数相同。某天有农民伯伯150人,工人叔叔200人,学生哥哥100人要乘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常甲地到乙地一天只一车次,春运期间增加一倍运力至两车次,请问:
1.该天有多少人可以买到火车票?
2.有多少人买不到火车票?
3.如果让他们都出示身分证购买有多少人可买到火车票?
4.有多少人买不到火车票?
5.出示和不出示身份证买票这两种方式,买到票的总人数一样吗?
答:
1.两车次所售票数为200*2=400(人).所以有400人可以买到车票。
2.想乘车的人数为:150+200+100=450(人),买不到车票的人数为:450-400=50(人)
3.如果出示身分证购买,买到车票的人数为:200*2=400(人)
4.想乘车人数为:150+200+100=450(人),买不到车票的人数为:450-400=50(人)
5.经比较得知,出示和不出示身分证购买车票这两种方式,买到车票的总人数是一样的。
大人解读:
天数乘以X倍,车厢节数乘以Y倍,人数乘以Z倍就是实际春运的状况。其结论和上题一致,火车票实名制丝毫改变不了乘车难,一票难求的问题。
经济学注解:
1.需求大幅增加,商品价格要上涨,以保证供求平衡。这种分配方式是最有效率的。便如旅游旺季时,旅行线路和景点涨价是一个道理。
2.如果不涨价,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不论以何种方式分配商品,论官衔、学历、年龄、姓名等等,买到的商品数量仅取决于供给量。实名制火车票实际上是先到先得,买到的量依然只取决于供给量,而不是需求量。
3.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过春节也不例外,现实中离家甚远的大学生有不少不回家过年,留学海外或移居国外的人有很多不回国探亲,不是这些人不过春节,不过年,也不是不想家,他们选择的是以不回家替代回家过年,虽然可能有的不是情愿,但这是他们的实实在在做出的自己的选择。因此鲜见有因为不能回家过年想死的,但因为挤火车挤死的却时有耳闻。
4.让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唯一途径,就是让价格波动,使供需双方吻合。
由于运力和车厢所能塞满人数所限,假设所能售出的火车票就一万张,某价格下有二万人买,不管怎么折腾,除了价格之外的任何招数,买到的人数只有一万。这叫规律,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论执政党叫共产党还是民主党,规律是不以这些转移而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