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情人》“根本不可能的爱情,从开始就意味着一定会是一个悲剧的结束。然而一切就这样地开始了,在西贡的闹市,在四周充满喧嚣的叫卖声的一间破旧的屋子成为了他们幽会的场所。炎热,窗外正午的强光、屋子里的黑暗以及无休止的性,他与她都想把这种关系看成仅仅是钱与肉体的交换,却又只能以此来欺骗彼此,仅是欺骗而已。 ”
作为天下第一情人的女作家■ 洪烛
杜拉斯拥有漫长的少女时期。或者说,她一直到老、到死,都是一位少女。她的一生是少女的一生。她一生都是纯粹的少女。杜拉斯之所以永远给人以少女的印象,恐怕在于她写的那部小说:《情人》。这是一个中国阔少跟一个白人少女在异乡邂逅的故事。这也正是杜拉斯本人的初恋:1930年,16岁芳龄的杜拉斯在湄公河的渡轮上结识了中国富翁之子李云泰,由此展开了他们堪称天造地设的跨越国界、种族、血统的奇妙恋情。两年后杜拉斯就离开越南回到法国了,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似乎都凝注在这两年里了。
这一对著名的情人的分离就像他们的相遇一样富于戏剧性。在这漫长的离别中他们的爱情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得到更完善的延续。他们在天各一方的状态下继续眷恋着对方的影子。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李云泰曾路过巴黎,给杜拉斯挂过一个天外来音般的电话;他对她说,他一如既往,还爱着她。他决不可能不爱她。他将爱她直至永远。杜拉斯一听到对方的嗓音,在精神上又恢复成那位牵手的少女:“他使我生命中的其他爱情黯然失色,包括那些公开的和夫妻之间的爱。”
当然,他们获得了重逢的机缘,却并没有见面,也许出于胆怯:怕破坏了年轻时留给对方的印象。这应该是最可信的理由。李云泰是东北抚顺人,被杜拉斯称为“来自北方的中国情人”。在他心目中(哪怕弥留之际),杜拉斯永远是那位16岁的金发碧眼的白人少女,因为他只目睹过杜拉斯的少女时期,或少女时期的杜拉斯。
1991年,传来李云泰病逝的消息,杜拉斯有心碎的感受:“我根本没想到过他会死。整整一年,我又回到了在永隆的渡轮上横渡湄公河的日子,在这一年中,我沉浸在中国人和‘孩子’(法国少女)的爱情当中。”晚年的杜拉斯,又回到了少女阶段的记忆中。要知道,她已是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却像少女一样感伤、忧郁、惋惜。这个法国女人和这个中国男人的恋爱,只谈了两年,却贯穿了大半个世纪,堪称是世纪之恋,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爱情了。
这两颗心灵跨越国界与世俗碰撞出的火星,原本是没有结果的花朵,但毕竟还是结出了一颗硕大的果实,一本叫《情人》的书,可见它不仅超越了时空,还超越了生命本身。如今,杜拉斯和她的中国情人都已死了,他们的爱情却仍然活着。故事里的法国少女和中国男子,仍然活着,仍然停留在横渡湄公河的过程中。文学史上的爱情经典,大多是虚构的,杜拉斯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造并完成了一部经典式的爱情。她本人既是作者,又是其中的人物。《情人》是1984年问世的,70岁的杜拉斯,过迟地捧出了一颗少女的心,但这正说明她把少女时期的初恋,整整酝酿了一生。一位老妇人的爱情回忆录。一位少女的生命历程。
杜拉斯曾说“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妓女。”想起杜拉斯,我就会想起《情人》,她仿佛是为一本书而诞生、而活着直至死去的。同样,一遍又一遍地读《情人》,我就会看见湄公河渡轮上的法国少女,想起她就等于想起杜拉斯,她已构成杜拉斯永恒的化身。杜拉斯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都浓缩在16岁那年了。她的一生,都在16岁定格了,至少这是作为读者的我产生的错觉。我几乎无法想像她会衰老、变丑、步态蹒跚,溘然长逝。很遗憾看到了她晚年的照片,我理解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情人过其家门而不入,是明智的。这是一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或者说,这令我拒绝相信的杜拉斯。哦,皱纹也会爬上女神的额头,完美的少女,会被命运改造得面目全非。在这位伟大的情人身上,岁月的无情会显得加倍的残酷,简直达到绝情的地步。
杜拉斯晚年照片里有几幅,是跟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合影的。他是杜拉斯的最后一个情人。他叫雅恩,一位崇拜杜拉斯的大学生。他陪伴杜拉斯度过生命中的最后20年。杜拉斯专门为他写过一本书,《杜拉斯的情人》。少女杜拉斯,有过一个年轻的情人。老妇人杜拉斯,仍然有一年轻的情人。从这个意义上看,杜拉斯是不老的:甚至晚年,她的灵魂仍未改少女的本色与天性,渴望爱情。爱情仿佛是其生活中不可须臾脱离的空气,是其绵延不绝的呼吸。
她的一生,仿佛是为情人而活着,为一个接一个的情人而延续——爱情才是她最本质的生命力,甚至与年龄无关。她跟她的最后一个情人,甚至还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可见杜拉斯的爱情观是无条件的,是超越一切的。这么狂热、这么自我、这么无所顾忌,即使在男作家里,除了歌德,也很少有谁与她比拟。我想起一位女作家形容的:“每次恋爱都像初恋一样。”杜拉斯永远都在初恋。这证明她的心一直是年轻的。肉体会衰老,灵魂却永远是少女。杜拉斯的一生,是在一本又一本书的创作中度过的。而杜拉斯的创作,又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恋爱中完成的——她直到80多岁,还在写作,还在恋爱。她爱情方面的生命力跟她文学方面的创造力同样持久。
大学生雅恩是跟一位老妇人相爱的,但是他从来没把杜拉斯当作老妇人。他眼中的杜拉斯也一直保持着少女般的心态:“凌晨3点,她把我弄醒。我比她累得多。我从来没见过她休息。她半夜三更对我说:咱们去奥利机场看飞机吧!她好像只有18岁。”雅恩也写了一本书,叫《我的情人杜拉斯》。他以拥有过杜拉斯这个伟大的情人而骄傲。他又为自己是杜拉斯的最后一个情人而庆幸……如今,杜拉斯的这段秘密的黄昏恋已向世人公开了。在杜拉斯身上,晚霞与早霞同样艳丽,因为它们是根本没有区别的,它们都叫做爱情。杜拉斯的爱情是没有年龄的,也是最纯粹的。
“这位姑娘在此以前已经在轮船上熬过了许许多多个迷茫的夜晚,当肖邦的这首曲子在明朗的天空中回荡的时候,她正在场。当时连一丝风都没有,这乐声传遍整艘黑暗的轮船,它象上天的旨意,不晓得与什么有关,它又象上帝的命令,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内容。这位姑娘笔直地站在那里,仿佛她也想投身于茫茫的大海之中。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念那位堤岸的男人,她突然不敢肯定她没爱过这个男人,没有这种她没有见过的爱情,因为这爱情已经在历史中消逝,就象流水消失在沙漠里一样。可现在,也仅仅是现在,当这首乐曲撒遍大海的时候,她才重新发现这种业已消逝的爱情。”
摘自杜拉斯小说《情人》
抚顺与杜拉斯■ 洪烛
我来到抚顺。并未觉得这是出雷锋的地方
首先想到:这是杜拉斯那个中国情人的老家
很多年前,就看过梁家辉主演的那部电影
我喜欢的法国女作家没来过这里
可她16岁时爱上一个从这里走出的男子
抚顺,注定要为一部小说的诞生而存在
两个普通的汉字,含有抚摸和理顺的意思?
这座东北小城的繁荣或衰落
并未出乎意料,我惊讶的只是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跟别人,跟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
那么地不同?他们为参观雷锋纪念馆而来
带着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看来问题出在我这里:我从不怀疑
任何虚构出来的东西,却很少相信现实
雷锋好像在抚顺当过兵
他在抚顺,暗恋过谁或谁吗?
称职的战士,不见得是合格的情人
合格的情人同样无法成为称职的战士
那个从抚顺走到湄公河的中国人
还是失去了杜拉斯,因为自身的怯弱
我好奇的是:如果杜拉斯面对的抚顺籍情人
是雷锋这样的,她能否爱上他?
更耐人寻味的是:如果雷锋来到法属殖民地
是否有勇气追求小资产阶级的接班人——
未成年少女杜拉斯?《情人》别拍了
因为保尔与冬妮娅的故事将重演……
玛格丽特·杜拉斯简介 Marguerite Duras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