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北大荒.知青岁月---
兴安岭上
(十二)后记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周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转眼之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在刚才,提笔写这篇后记之前,我从黑龙江卫视上看到一篇振奋人心的报道。大意是说,近年来,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对原始森林的环保工作十分重视,早已停止了对林木的过度采伐,把工作重心转向了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为子孙后代造福。目前,当地正在营造大、小兴安岭生态无人区,进行生态移民。一些世代居住在兴安岭上、靠山吃山的山民和林场职工,都自愿举家搬迁到山下,住上了政府和林业局建造的漂亮的新房,用新型燃料代替了木头柈子,结束了烧柴的历史。一位当年的采伐能手,现在成了护林模范,用他的亲身经历,为人们讲述着兴安岭林区的巨大变化。
我还听说,达赖沟林场的林业职工和家属们,搞起了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业,而且用白桦树皮制作出精美、雅致的树皮烙画,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许多省内外大城市的游客们慕名来到这里旅游,体验原始森林、天然氧吧的无限乐趣。
至于加格达奇,直到去年,我才知道它的名字来自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现在,加格达奇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中心。由于北极光是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天文景观,以其神秘莫测、绚丽多姿闻名遐迩,当地每年都举办北极光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想,如果有机会,身体条件许可的话,一定会再次走上高高的大兴安岭,到那片美丽、幽静、神奇的山林中,亲手摸一摸高大、挺拔的落叶松、樟子松,抱一抱洁白、妩媚的白桦树,看一看披着一身松软皮毛、憨态可掬的小松鼠,深深地吸一吸茫茫林海中的清新空气。再到加格达奇,参加北极光节盛会,观赏神秘的北极光。
回顾在大兴安岭筑路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是我在北大荒十年生活中比较艰苦、难忘的一段经历。早就想把它写出来,给自己的人生、也给战友们留个纪念。直到今年十月,才开始动笔。没想到,拖拖拉拉、写写停停,今天才完成。
之所以写作缓慢,首先是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抽空儿写一点儿;其次是事隔多年,当年的经历,如今在脑海里变成了许多孤立的记忆点,犹如一个个断线的珍珠,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地把它们串起来。第三,自知文字功力不足,担心挂一漏万,有愧于当年同甘共苦的战友们。
提到当年一同上山筑路的战友,我想说的是,文中之所以没有写出战友们具体的名字,是因为时间过去太久了,实在想不起当时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具体的话语、做的具体的事情,因此只能笼统地描述了。尽管这两年有过一些聚会,但我还是深深地想念着全体武装排的战友们,希望他们多多保重身体,晚年生活幸福。
思索兴安岭上这段经历,对于我,在精神层面上至少有两点收益。
一是对艰苦磨砺的承受力。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辛劳,才知道人生的真价。有了这段上山筑路的经历,我才真正感受到,苦难是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记得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被日本鬼子抓走前,对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您这杯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同理,当年有了大兴安岭筑路这段艰苦生活的磨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能从容应对。随后的近四十年中,我也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
二是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三个多月的山林生活,我们仅仅接触到大兴安岭很小的一个局部,就让我感受到它的无比神奇与壮美!无奈自己才疏学浅、笔力不足,无法用文字把它的壮美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同时我还在想,大、小兴安岭尚且如此巍峨、壮美,那远在黑龙江北面的外兴安岭呢?那可曾经是我们祖国的领土、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同样是这样富饶、神奇、美丽吧!同样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山林趣闻吧!只可惜近代中国落后了,闭关锁国的满清政府太软弱了,沙皇俄国才能乘人之危,掠夺、抢占我外兴安岭及周边的大片国土。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经过建国六十年来的经济建设,我们的祖国已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经初步繁荣昌盛了!
但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足,还存在许多差距。此时,我要对年轻人说一声,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热爱你的祖国吧!只有祖国富强了,才有个人的幸福和前途!
让我们记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句话: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更要记住法国诗人雨果的另一句话:我们不能活着没有面包,我们同样不能活着没有祖国。
刘平 2009年12月3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