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两千余年前的周代就设有“食医”之官职,《周礼﹒天宫》将医生分为四种,列在首位者乃食医,规定“掌管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我国第一部医典《内经》在《素问﹒刺志论》中载有“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食疗饱含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炎黄子孙的超凡智慧。
那么食疗和药疗关系又如何呢?历代先人深刻总结出“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补不如食补”。先秦名医扁鹊早就总结出“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的科学道理。由此可知,食疗药疗各有所长,并不能取代对方。
药疗,辨证下药,因人而异,大家都习以为常,但食疗,很多人就知之不多,以为这个是食品,就可以随意乱吃。殊不知,食疗也有学问,食疗也需要专业营养师指导。因为人的天生禀赋不同,同时食物的性质也各有特点,如果和人相合,则养生,如果相冲,则伤身。一时你也许没有感觉,但天长日久,人就会生病。
美国营养协会曾在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作过两次全国营养调查。六十年代的只有黑人的营养状况正常,因为那时候黑人的经济状况不好,他们不能多吃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只能吃粗食为主,反而健康。八十年代的调查就刚好相反,白人意识到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对身体有害,转而吃粗粮,粗粮成为了健康食品,价格高了,白人能够吃,而黑人转而吃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导致黑人健康状况下降。
在我们国家的发达地区,温饱已经不成问题。很多人条件好了,就一味贪恋美食,山珍海味,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过偏。结果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流行病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病就是吃出来的毛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病”。食能养人,也能毁人,讲究健康的饮食,已经刻不容缓。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健康就是吃出来的。要吃得健康,就得要讲究吃,饮食也是一门科学!
食疗养生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