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运输部长雷·拉胡德(Ray LaHood)周三在一个听证会上的证词,在他建议丰田车主们停驶自己的汽车,与之后腼腆地收回自己言论之间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已经让这家汽车制造商的市值减少了近40亿美元。
国内的决策者,应该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那就是如何不仅仅通过政府的手段,而是尽量通过市场的手段做到对自己国家和自己企业有意的事情.
丰田召回的损害已经造成。丰田误解了美国消费者心理,让问题更为棘手。安全恐慌一旦开始就会自行膨胀,颇像丰田自动加速车号称能够做到的那样。只有公司高层果断行动才能扭转这一势头。
汽车缺陷的严重性,与其商业后果乃至实际赔偿之间,不一定成正比,奥迪(Audi)在80年代中期就沮丧地明白了这一点。原因不明的突然加速导致奥迪销量下降了80%,几乎将该品牌赶出美国市场。一段后来证明被人动了手脚的电视报道,给那场发生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恐慌又添了一把火。奥迪受害者的困境或可称为“突破愚蠢,启迪未来(Vorsprung durch stupidity)”(奥迪的品牌口号之一“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Vorsprung Durch Technik),译者注),因为后来的调查发现,突然加速的原因在于没开过欧洲豪华车的司机们误踩了油门踏板,这才给奥迪洗脱了罪名。
与奥迪事件不同的是,丰田的缺陷"可能是真的"。不包括负面报道出现后披露的事故,单是2002年以来美国消费者有关突然加速问题的投诉中,涉及丰田汽车的比例也是奇高。但是这一样本规模并不具备说服力,因为它只涉及数千万辆已售丰田车中的几十辆,而惊慌失措的丰田车主们则忽略了这点。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奥迪的惨痛教训就说明了这一点。对危机采取近乎矫枉过正的强有力应对措施,甚至还可能转“危”为“机”。顾客永远是正确的,即使是在他犯错的时候。
中国的官员以及企业决策者,从此次的丰田召回中,学习到了什么呢?
丰田如何处理召回? 丰田如何避免更多的召回? 丰田如何避免召回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丰田如何面对媒体? 丰田损失的评估?
这都不是主流? 真正要思考的是, 此次丰田召回事件,谁是最大的获益方?美国政府,美国车主?全球丰田车主?都不是,最大的获益者是重组过后的新通用和福特, 也许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这中间的道理拉.
中国的决策者,如何从中领悟更多呢? 少用政策,多用市场. 市场为先导,政策去推导.
丰田召回门-新通用和老福特暗中欢喜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