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于2003年的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是这个学派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从学术脉络上讲,从伊尼斯到麦克卢汉,再接下来就是波斯曼了。伊尼斯和麦克卢汉对于学科的思想和理念贡献巨大,但波斯曼在组织领导上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他设立了媒介环境学学科硕士点(纽约大学),将这门学科开枝散叶。另外,他对于这个学科的发扬光大也起了几乎决定性的作用。林文刚在上篇论文中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娱乐至死》的成功成了一个载体,推动媒介环境学闯入传播学的领地,至少使它一步走进了北美主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
让我们来看看他著名的三部曲在亚马逊网站上排名。《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销售排行第1840位;《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中译本童年的消逝)销售排行第50864位,《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中译本技术垄断)销售排行第9076位,影响力可见一斑。
本章节,是这本书中最短的一篇论文,是波斯曼在媒介环境学会成立大会上做的主题报告。虽然短,但值得每个字每个字地推敲去读。波斯曼的这个报告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简要地学理性地介绍媒介环境学,另外一个部分则是重点,就是人文关怀。事实上,波斯曼曾戏称自己是麦克卢汉不乖的孩子,道理就在这里。因为麦克卢汉曾用贝尼特的诗句“不要说,它赐福于人,或应该诅咒。你只需说:它在这里”来提醒波斯曼秉持道德中性。但很显然,波斯曼并不持这样的态度。(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麦克卢汉没有立场的立场)
<第二章 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 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
媒介是文化能够在其中生长的技术,换句话说,媒介能够使文化里的政治、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形态。作者使用了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这个术语。媒介(media)放在生态(ecology)之前,表明研究者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媒介,而且还想说,媒介与人互动的方式给文化赋予特性。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文化的象征性平衡(这里我感觉到了社会学中系统论的影子)。
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自然环境,另外一种就是媒介环境(media environment 请注意英文中用语的不同)。学术单位应该建立在后者之上:媒介环境如何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或更糟。麦克卢汉的理解是人们使用媒介有助于感官的平衡就是好媒介(还记得他著名的且饱受争议的冷热媒介之分么),而伊尼斯则认为能促进时空观念的平衡的媒介就是好媒介(我认为可参考他的名著帝国与传播)
而至于作者的道德关怀,他提出了这样四个问题:
其一、媒介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应用和发展呢?
理性思维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之一,作者坚持认为,文字或印刷术是促进理性思维的,而电视则反之(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里都有很激烈的批判)。我们继承发扬的大多数人性关怀的理念都是在18世纪形成的,甚至包括“进步”和“幸福”这些观念——对于这一点,我倒是有些不同看法。印刷术并不会导致“现实”更理性,只是出现了可量化生产的媒介而产生的媒介环境让人们认为这个“翻版的现实”有更多理性罢了。
其二、媒介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民主进程的发展呢?
印刷术是民主兴起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原因是它瓦解口语传播且非常强调个性(抱着书本看书是很个人化的事情)。不过,印刷术也同样会使人远离社区,走向自我中心。这倒是我们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状况:社会粘合力的感觉和个性化的感觉如何保持一种平衡?作者顺便还调侃了一本名为《电子共和国》(Electronic Republic)的书,不过,我不知道波斯曼是否知道另外一本有点类似书名的书《网络共和国》(Republic.com),该书作者Sunstein对那种自我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倒是深表忧虑,远没有《电子共和国》作者Grossman那么乐观。
其三 新媒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关于这个命题,作者在他的《技术垄断》中着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这个世界很多问题并不是信息不足造成的:街道上犯罪猖狂,很多孩子吃不饱,妇孺受虐待,等等。他认为,信息速度、容量和多样性成为干扰,造成了道德赤字。
最后一个问题,新媒介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或减弱了我们的道义感,提高或减弱了我们向善的能力?
卢梭曾经讥讽所谓的文明进步,断言这样的进步导致物质主义和无神论,他认为这两样东西贬低了人的精神。波斯曼这样说(这段话让人深思,请允许我加粗显示):
毕竟,20世纪取得的技术进步超过了过去千百年加起来的进步,这是谁也不会争辩的事实。那么,20世纪被屠杀的人超过了过去千百年加起来的人数,受害者还包括在战争中或在其他场合下被残害的1000万儿童——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20世纪影响最大的意识形态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它们使人的精神堕落,使人不得不千方百计逃亡,这又该做何解释呢?在如日中天的技术创新背后,是否隐藏着阴暗而凶恶的东西,并且使我们天使的一面笼罩在可怕的阴影之中呢?
至少,我认为,技术的进步,使得陈胜吴广不再成为可能。技术,永远是偏向既得利益者的。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