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运,与往年有很多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火车票依旧难买,“黄牛党”照样疯狂,列车依旧拥挤。而不同的是, 往年舆论争相建言实行火车票实名制,以打击黄牛,今年变为了争议火车票实名制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因为火车票实名制在千呼万唤之下终于在广州出台,可实名制似乎没有带来意料中的好处,反而闹出更多不快——旅客被要求要提前更多时间去火车站侯车,上车查身份证也比过去麻烦。铁道部部长都已经为实名制带来的不便表示道歉。
以方便旅客购票、规范铁路运输管理为目的的火车票实名制改革,却收获“扰民”的结果(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此),人们不由怀疑,是不是当初舆论的呼吁太过理想,以至于有评论说,火车票实名制,都是舆论惹的祸。
真是这样吗?不要忘记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可以打击黄牛假的基本前提,就是购票时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必须有强有力的售票监督——如果可以事先以虚假身份信息订票,而且一个人可以用很多虚假信息订票,出票时才用真实身份信息,黄牛就将比过去更方便的成为“二售票厅”,老百姓去火车售票厅订不到票,却在黄牛那里可以“方便”订票。不幸的是,现实中的火车票实名制,正给黄牛们留下这样广阔的运作空间。京华时报报道,1月30日是春运第一天,深圳火车站发出的首趟L252次列车只有100多名乘客乘车,上座率仅8%。这趟列车由深圳开往武汉,可搭乘1000多名乘客。铁路部门解释称九成旅客错过了乘车,原因可能是请不了假或者其他不明原因。其他不明原因,为公众留下了太多想象空间。(京华时报2月1日)
难道铁道部门不知道这样的简单道理吗?我看未必。从改革的因果逻辑看,此前一直拒绝实名制改革的铁道部门,在舆论的压力下花1个亿进行了实名制改革,貌似很认真对待改革,但内心深处或许有反证实名制不可行的想法,以确认当初自己坚持不推出实名制的正确。如果真心想推进实名制,那么,除了在售票系统、检票系统上进行技术革新之外,铁道部门还要制订防范黄牛倒票的规定,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加强监督,同时针对实名制采取系列便民措施。笔者甚至认为,在推出实名制时,铁道部应广泛听取意见,而在实行时,负责预算监督、政府部门工作监督的人大机构应参与监督。
如何做好“被逼”的改革,让其成为真正意义的改革,产生改革的良好效果,这是一道难题。从铁道部的实名制改革,我想到了这几年来的教育改革,比如取消择校改革、春考改革、高考科目改革、自主招生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在舆论的“呼声”中推出的,可是顺应呼声的改革,却没有一项取得改革的效果——各地严禁择校的禁令一道又一道,可择校越来越疯狂;春考曾被赋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重要意义,但现在只有上海“硕果仅存”,且招生的规模只有几百人,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高考科目考历经3+1,3+2,3+X的不断尝试,以期达到减负的效果,可不管科目怎么变,学生的负担却是越减越重;自主招生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八年,本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举措,也被认为是打破高考独木桥,但现在却陷入“抢生源”、增加考生“考试焦虑”、存在不公平的质疑。
是社会的呼声有问题,还是教育部门在赌气式的进行教育改革——你们说要改,我们改了,但你们看看效果怎样?还有的地方,几乎一年一个改革新动作。我看问题主要出在后者。教育部门没有诚心推行真正意义的改革,或者说,没有触及自身的实质利益,只做改革的表面文章,以应付来自社会的改革压力。严禁择校的改革实质,不是颁发禁令,而是改革义务教育的经费配置机制;新增春考的改革实质,不是给落榜生增加一次上大学的选择,而是面向所有考生、所有学校,开创“多次高考、多次录取”的新格局;高考科目改革的实质,不是做科目的拼盘游戏,而是探索对学生的新的评价体系;自主招生改革的实质,不仅仅是增加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而应该是扩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
近来,笔者听到不少教育部门官员声称,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只是听上去很美。80所高校的5%自主招生都没有搞好,给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老百姓会放心吗?这种观点,很难让人不怀疑,是不是故意把自主招生搞成这个状态,以此证明,还是有统一的集中录取好,有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计划管理好,以便维持统一高考格局,同时把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
最近有消息称,人们期待已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在全国两会期间出台,在某种程度上说,中长期教改,也是在社会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下推进的,鉴于以往教改的教训,期望这次教改,能有实质性的改革动作,而不能成为一个反证社会呼声行不通的新过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育部门的自觉是行不通的,需要调整教改方案制订模式和执行模式,在教改方案制订时,应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教改方案应提交人大审议;在教改方案执行时,应由人大专门机构,以及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生委员会等代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益的机构,负责检查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并监督执行效果。
“被逼”的教改怎样成为“真教改”?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