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央提出了推行任期制的要求,各地也注行了不二到深索。但在基层,党政领导碉动频繁,任职难以届满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任期制在许多地方基本流于形式。
据中部某省省委组织部有关同志介绍,近年来该省多个县(市、区)中.只有一名县委书记在岗位上干满一届,其他党委一把手在任内纷纷被调动岗位,任期制的执行率只有1%。这现象说明了利么呢?首先是折射出我国官场用人的不规范。只有任期届满了才能升迁或调动,这应是铁的纪律,但在现实中却成了一纸空文。为什么?我们的官场用人还没有有走上法制,长官意志思想太严重,民主监督没有落实。
其次,折射出官场的腐败,既然任期不满就可以调动,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削尖脑袋,到处钻营,这样直接助长了买官卖官风。第三是折射出了我们一些官员的为官思想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他们做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月更大的官。第四是折射出官场上的浮躁风气,就是只注重数字和表面,缺少脚踏实地干上作的务实风气。
然而,我们还是要从制度上找根由,这就是对干部不能破格提拔。过份强调任期,就会违背它的初衷,走向它的反面。让我们分析一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中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除了到龄退
休、不称职、因健康原因不宜任职、辞职或特殊原因调整外,应保持届内稳定。每届5年,同一职位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按照我国干部的层级,干部管理使用级别从办事员、副科、正科、直至总理共12个级别。如果严格按照任期制选用干部,一个职位任期5年,完整地走一圈就需要60年,如果再加以考虑“中国特色”:从行政职务转任同级党委职务也视为提拔,且多为必经阶段(如副乡长提副书记,乡长任书记等,那就不只60年了。
以24岁的干部进人乡镇为例,一般先要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才能提拔为副乡长,按照任期需要在副乡长、副书记、乡长、书记位置上各干满5年,当他从乡镇顺利走满任期出来的时候,已经46岁了。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年龄一般要求在40岁左右,就算他顺利提拔,副县长、副书记、县长、书记各需5年,这个人便到了退休年龄。这是从理论上按照任期制计算的,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走得那么顺利,轮岗、交流更耗时间,机构级别限制(如省、市、县、乡)也很严格。
因此,我认为,不破格提拔干部,不改善台阶式的提拔干部的制度,所谓的干部任期制度就不可能得到落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