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门,全球关注事件。美国人作为丰田轿车全球最大消费者,对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给予“秋后算账”的审判,给予我们的反思是巨大的。
汽车安全,是汽车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次汽车们,导致丰田公司深陷信任危机。美国人,将汽车产业的魁首拱手相让于日本人已经多年。利用此次安全事件,大题大作的目的不言而喻。大国博弈,产业博弈,都需要这次难得的及时的事件去做文章。
似乎美国人占据了汽车产业博弈的天时了。
但是,笔者不敢苟同。美国人丢掉汽车产业对就业的支撑,不是其技术不如日本人。是其多年的骄狂思想,目空一切,强权思想所至。从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彰显美国模式的不可持续。如果不是全球被美元经济所绑架,美国人要想轻易摆脱这次经济灾难,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丰田的危机会过去。丰田公司应对危机的真诚必将换来美国人的再度信任。丰田汽车的实惠,对各种资源高效的利用,对未来技术的研究投入等等都是美国同类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美国人要想依赖汽车产业获得传统工业的重生,几率太小。
这场异国的审判,丰田章男以日本人惯有的知错就悔的精神获得全球同情。配合以日本首相的呼应,日本人在这次企业危机中,可谓以静制动,获得后发制人的效果。
但是,丰田汽车门,给予中国同行的警示是深远的。在盲目做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是否有这个驾驭能力。从技术、管理、营销到人力资源等等。前期有企业大玩蛇吞象的游戏。从悍马收购事件到李书福的并购事件,如果仅是一种炒作,赚眼球无疑是成功的。但真的并购成功,美国人的包袱让中国人来背,这个代价将是沉重的。我们从联想的故事中,需要汲取的教训同样适合用在上述事件中。造成这种压力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也不是营销渠道,是文化。在美国领土去推销中国文化,这个难度太大。想想,都觉得可笑。
所以,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丰田事件,给予中国汽车业的思考将是积极的。中国汽车工业将得到新时期国家的支撑。巨大的国内市场,无疑占有地利之便。尤其是新技术革命下的汽车工业,中、日、美几乎可以并驾齐驱。电动汽车中国人还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但是,在追逐速度的过程中,安全因素依然是汽车工业的核心之一。安全因素需要的更多是细致的管理。丰田事件也许是管理上的蝼蚁之穴,对于精通管理之道的日本人而言,这个误差的发生在于规模扩张太快而力所不逮。
由此,笔者不由一声叹息:中国汽车未来的巨头们,你在丰田事件上学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