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新含义


    忘记是个什么节目了,现在这样的情感讲述的节目实在太多了,那是在讲述一对母女从互相不理解到互相理解的感情经历。记的那个女孩回忆说:“当时我特别讨厌我妈妈,觉得她特别罗嗦,整个一唐僧!” 

    这个表达很有意思,倒不是别的,而是“唐僧”这个特殊用法让我想起很多。这里的“唐僧”显然是絮絮叨叨娘娘腔的代名词。然而,在传统观念中,“唐僧”作为文学人物一直是那种迂腐无能、善恶不分、人妖不辨的形象。郭沫若写诗为证:“人妖颠倒是非淆”,毛主席唱和道:“僧是愚氓犹可训”。说谁是“唐僧”,那无疑是说这个人“愚氓”。这个人物性格是符合《西游记》原著的。

    然而,这个小女孩的表达却与此无关,而是在形象地说明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感觉,那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不够放心,出于爱心而叮嘱再三,直到他们感到厌烦不堪。尤其在孩子略有过失的时候,即便多说了几句,孩子也会觉得絮叨。

    “唐僧”这个新含义来自哪里?来自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在《大话西游》里,唐僧以崭新的形象出现了,尤其他在语言表达上特以地罗嗦,以至于所有人都难以忍受。印象最深的是唐僧被妖怪所捉,他向看押他的两个妖怪讲大道理,一个难以忍受晕倒,另一个干脆自杀了。这种夸张的手法令人捧腹。甚至唐僧的紧箍咒也并不是什么紧箍咒,只不过是把悟空罗嗦得头疼难耐而已。

    一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一部电影又改变了他,这大概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事例吧!我们说,其实这两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成功的,并且一样深入人心。人物形象塑造和产品形象塑造道理一样,所以,这些成功总能给我们产品经营上许多的启示。

    产品形象塑造方法很多,但最好多方法莫过于让产品自己说话。想塑造什么形象,就必须首先做出什么产品。比如你想让人们体会到你的白酒甜绵净爽,那就要在产品工艺处理上下功夫。如果酿造和勾兑出来的酒远不是这个味道,那什么高明的宣传都将付之东流。当然,未必“甜绵净爽”是所有人的口味,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工艺特点来开发新的口感,诸如就是劲儿大,就是味儿冲,恐怕也有很多人在等待着这么过瘾的酒呢。来句广告词吧:“某某酒,一口就过瘾!”是不是也特有吸引力呢?

    酒自己说话的力度尽管是决定性的,但在推广期似乎还显得不够,这就需要一定的宣传来推动了。比如酒广告吧,所有广告的诉求点实际上都应该是自己产品特点的概括,如果只是找点通用的“好词”,那只需要找个有文才的书生就可以做到了。而这样的广告往往难以对公众准确展示自己的酒,并且很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公益广告”,为行业做点无私奉献,大家在赞美你的高尚风格的同时,心里还要暗暗骂你一句:“有钱烧的!”

    在飞机上看到某航空杂志上一款洋酒的广告页,全篇在介绍红酒的营养价值,而一句也没有说自己酒的特点。那思路大概是说:“我告诉你们,喝红酒对身体可好啦,所以你要喝我们的酒!”——其实,这实在没有必然的逻辑。还有一款地方葡萄酒电视广告,画面很有文化味、艺术感,但也没有说出自己的酒的特点,乍一看,我还以为张裕或长城又出新广告了呢。可不,如果把名字换一下,就完全可以作为其他酒的广告了。不过以张裕或长城的水平,断断不用这类“拙作”。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