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出了事,首先说的是:“找我的律师。”而中国人出了事,首先想的是:“看有没有关系。”即便有确实关系,办事情还是免不了的送礼。送礼的事情,学问大极了。并且,现在是越来越难了,送钱,太扎眼;送烟酒,领导不稀罕;赶个应景的节日还有个堂皇的借口,但这时候的礼品往往价值又不大。比如临近中秋了,送月饼托人办事就显得拿不出手,况且今年的“天价月饼”还说是不让卖了。
西安到底是九朝故都,文化深厚,习惯送字画这东西,至少面子上的确是个风雅的事情,万没有行贿的龌龊。并且名人字画价值不菲,绝对拿得出,只要对方肯收,他就不好意思不给办。领导要这么多字画有什么用?当然没什么用,不过,西安有专门的字画回收店,常收礼的人都知道,第二天就可以“变现”的。
礼尚往来的“礼”也是不可少的,这是绝对的亲情、友情的体现,不带丝毫杂念的,但礼品的选择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在需要走动的节日不多,不过春节、元旦、中秋节之类罢了,而懒散一点的,元旦也可以免了。而对方人逢喜事送点应景的常规礼品即可,倒不是太费心。走亲访友所送的礼物除了表示情谊外,还需要显示点个性,而又不能够过于突出,免得技压群芳,让其他送礼的人心里不自在。当然,这些情况下,收礼的人也不会太介意,因为大家更看重的是心意到了。
私下里送礼就没有太过对别人的顾虑了,尤其情人节的礼品简直五花八门,供君仔细选来,正可彰显个性。有初恋的小伙子大胆给女朋友送内衣的,这关系自可大进一层;还有报道说有个女学生给男朋友送精美避孕套的,那意思不是鼓励就必然是暗示了。这些书本上学不来的巧妙心思真是考验智商,不过再怎么花哨,也无外乎投其所好和个性突出,即让对方觉得实际受用,有多少有点意外的情调为好。
商家的赠品其实也是礼品的一种,但很多商家并没有动心思,致使促销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赠品的价值倒在其次,主要是必须门当户对。比如对于家庭主妇而言,赠送她一瓶3元的饮料还不如给她2元的洗衣粉更能讨好。至于酒产品的赠品其实最不难选择,大约把喝酒的人琢磨对路并投其所好则几无差错了。比如我们常见的打火机,听起来已经俗不可耐了,但打火机的花样之繁多、个性之张扬,又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有家白酒企业每个盒子里的打火机样式各不相同,让人恨不得把全箱都打开查看一番。常言说“烟酒不分家”,我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没见过酒盒里放包香烟的事情。试想,酒盒打开,在座者均有所得,大有“一人一口酥”雅致。
酒里赠送洗衣粉的主意怎么样?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因为喝酒的多的男爷们儿,没几个对洗衣服的事情感兴趣。不过有家啤酒企业真的每年随箱赠送洗衣粉一袋,后来我才知道,这种低价的啤酒一般是个人买回家喝的。好酒的人买酒回家本来就心虚,老婆一看有洗衣粉,心里反倒也美滋滋的了。这事情,实在难以掌握。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