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就要与老百姓交朋友!
今年元旦刚过,重庆市万州区的干部就开始忙着进村入户,主动上门寻找需要帮助的农民和社区居民交朋友。这是区委在新年里交给干部们的一项新任务:不管是区机关干部,或是乡镇、村干部,每人必须交10位以上的老百姓朋友。通过与老百姓交朋友的方式,密切联系群众。(2010年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重庆日报》)
交朋结友,乃人之常情。但是,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为朋友办什么样的事情,却很有讲究,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厘清、分清、弄清。重庆市万州区组织开展的与老百姓交朋友活动,很值得学习和推广。在与老百姓交朋友中,重点是交四类朋友。一是移民朋友,二是边远山区的朋友,三是困难群体的朋友,四是长期上访户朋友。干部们所交的朋友,都建立起了档案,作为长期的知心朋友交往下去。每年与朋友交往中有些啥收获,为自己的朋友干了哪些实事,都要记录在档。通过干部与群众心灵上的沟通,让老百姓看到了干部们是在真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也是值得交往与信任的朋友。干部们以满腔的真诚,为结交的朋友排忧解难,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爱心桥”。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干部就要与老百姓交朋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地、经常地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最需要帮助的困难老百姓交朋友,并彼此成为“知己”,就可以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干部与老百姓交朋友,是摒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前提和法宝。朋友之间,最重感情;朋友之间,也最真诚。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把老百姓作为干部的“知己”,就不可能在群众面前搞所谓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之,干部与群众不能保持一种密切的关系,而是隔心隔肺、离心离德,也就容易使一些干部找不到工作的重点,不能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百姓的心窝里,而满足于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只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只顾“面子”而不顾老百姓的“里子”,其结果也只能越来越疏远老百姓,也就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理解、支持、追随。
干部与老百姓交朋友,可以使干部不去结交“小兄弟”、建立“小圈子”、放纵“小嗜好”,从而保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2009年10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曾指出。“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但是,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却被一些“小”所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不但毁了自己,也坑害了国家和人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在干部教育问题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令世人瞩目。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生活、社交中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某些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大都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 “小圈子”、结交“小兄弟”,主要是出于 “官运”或“钱运”的考虑。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都是“小嗜好”做的“媒人”,他们因为喝酒、收藏等“小嗜好”而圈在一起。而干部与老百姓交朋友,就可以将全部身心倾注在老百姓的身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从而远离“小兄弟”、“小圈子”、“小嗜好”。
干部与老百姓交朋友,可以激发群众战胜困难的斗志,提振群众渡过难关的信心。老百姓,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老百姓,常常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累赘和包袱。这时,如果党员干部主动地走近他们,向他们伸出热情友善的双手,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问民情,听民意,保民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寻找发展思路,一方面会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另一方面还能使他们重新燃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因此,干部就要与老百姓交朋友,而且要交真心朋友,做知心朋友,成为“知己”,从而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作为一句口号、一个招牌、一块遮羞布。愿更多的干部与老百姓交朋友!
(倪洋军)
相关新闻:
10万户老百姓成为干部的“知己”
干部就要与老百姓交朋友!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