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微博”现身网上,令人充满期待!
2月21日,本月刚上线的“人民微博”上出现一个特殊的名字——国家主席胡锦涛。人民网表示,人民网微博和强国社区账号是互通的,人民网微博有胡总账号说明他的名字在强国论坛注册过。目前,“胡锦涛的微博”已经过人民网“人民认证”。“胡主席‘开’微博了”,这一消息迅速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截至2月21日晚8点,该微博已注册粉丝8088人。(2010年2月22日网易转自华龙网—重庆晚报)
微博,即“微型博客”。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有人将其称为新一代传播媒体。写微博也被网友戏称为“织围脖”。和原有的博客相比,其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草根性更突出。作为党和国家核心领导人,胡锦涛的名字出现在人民网微博,必然引发网友高度关注,也必将带给广大网友更多、更美的期待。
期待民意直达中央。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3.84亿,庞大的网民数量让网民这个新群体的力量得以显现。随着互联网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政声民意在网上风声水起、激荡碰撞:广大网民用鼠标表达社会的正义和良心,用键盘书写国家的利益和远景,用“忧天下”之心投下爱憎分明的表决票……各大网站开辟的“民意直通车”、“向总书记说句心理话”、“民生问总理”等专栏也使来自最底层的声音得以正常通达中南海。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夕,有了极具草根性的“微博”平台,有了总书记在人民网微博频道设立的这一窗口,那些有民意诉求、民生期盼的网民,怎能抑制住那份表达的“冲动”。“胡锦涛微博”一经现身网上,便有网友迫不及待发微博向总书记反映问题,“主席,您好。百忙之中可否去关心下……”网友“全世界的目光”发言说。
期待再续幸福网事。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到人民网强国论坛社区与国内网友交流,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线与网友交流,大为意外的中国网民称这位总书记为“我们的网友胡锦涛”。随后,网友们纷纷挖掘总书记上网的故事,有网友撰写博文说:“早几年就闪现过一回。那是2003年初,总书记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此后,热情洋溢的网民自发成立了胡锦涛、温家宝的粉丝团,并自称为“什锦八宝饭”,其中“什锦饭”就是胡锦涛粉丝后援团,而“八宝饭”则是温家宝粉丝后援团。此次“胡锦涛的微博”现身,“什锦饭”的热情再度喷发,纷纷向胡惊涛问好、祝福、提意见,期盼与总书记再续幸福往事。“涛哥,我爱你~~”、“胡主席亚克西!”、“胡总书记,你好,和大家交流下呗。”、“期待胡总的第一声!!”、“真会来吗~~?”一条条真挚、淳朴的“围脖”表达着网友们那颗滚烫的心。
期待官民常态互动。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演绎了一段网民称之为“最幸福网事”的佳话;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专访,与网友在线谈心,续写亿万网民的“幸福网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传身教,掀起公权力和领导干部“深度触网”热潮。不少领导干部邀请网民“拍砖”、“灌水”,磨炼自己的“执网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网上开设博客,博得一片“民生情”;一些地方政府网络发言人纷纷亮相,实现了从“要我发言”到“我要发言”的华丽转身;各地处理网民意见的长效机制得以初步建立,上网“捎话”成为干群交流的新形式;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近年来,官民互动,已经不再是新闻。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盲区或梗阻。有的市长信箱形同虚设,对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予回复或者答非所问;有的领导干部开设的“民生博客”异化为“空壳博客”、“官文博客”、“应景跟风博客”;有的地方,原本方便群众办事、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的政府网站,竟然长时间不予更新,“沉睡”不醒……之所以如此,说到底,还是少数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一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民心”,缺少一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难以割舍的“真感情”。“胡锦涛微博”的出现,充分见证了总书记的那份浓浓的“为民心”,无疑让广大网友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光亮。贵为党和国家核心领导人的胡锦涛,能以普通网民身份,与网友在线交流,官民互动常态化、制度化将不会再遥远,官民互动也才会更实在、更顺畅。
一石激起千层浪。“胡锦涛微博”现身网上,必将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和推动作用。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网络民主,将成为网络时代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倪洋军)
相关新闻:
"胡锦涛微博"现身网上 粉丝一天达8千
“胡锦涛微博”现身网上,令人充满期待!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