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日子不好过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考试制度


    

根据《北京晚报》调查显示:近四成家庭月付千元为孩子“报班”(2010年02月12日 北京晚报)
      文章认为“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孩子们的日子就注定不会好过。”我认为不是考试制度使孩子日子不好过,而是内外在因素让孩子日子不好过。内在因素是家长的望子成龙心切、家庭经济富足和父母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日子不好过。外在因素是社会竞争环境、培训机构的过分误导和攀比心理等让孩子日子不好过。
       通过考试进入一定的行业谋取一定的职业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迄今为止,考试是体现社会公平的良好手段,没有科学的考试制度的保障,只能倒退到文革时期的唯“某某论”的框子,最后只有比权力、金钱等等。我认为,家庭愿意付出上千元为孩子报班,那是有其内外在原因的。
      内在原因是:
     1.家庭经济富足。随着小康转向中产的增多,现在家庭经济富足者逐渐增多,有了经济基础人们不再只是为谋生所累,会向需求的更高层次发展。而子女教育是家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如果没有经济的富足,想为孩子教育付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许有需要而没有需求。
     2.独生子女的原因。现在独生子女在城市比比皆是,在一个421家庭,家庭的中心下移,不是长辈也不是中间的中年人,而是第三代的未成年人。6个大人的积蓄自然成为孩子消费支出的保障,孩子想不消费都很困难,衣食住行几件事中,衣食是长流的细水,住房是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遗产已经足矣,唯有教育是孩子未来立于竞争之林的而独占鳌头或者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法宝。所以投资下一代是众向所归。
      3.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有些父母不顾孩子成长规律,不把孩子当孩子,只是当作光宗耀祖的工具。孩子是人,是儿童少年,是正在成长的儿童少年。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孩子有自尊心和主动性;孩子有个人的多元智力偏好。而父母通常喜欢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孩子身上。通过超负荷报班教育与培训是父母好心不得好报的常见手段。
4.父母自身缺乏良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能实施的外包行为。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孩子成长有不同的规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不能简单复制,不能丁俊晖的父母卖了房子成就了台球天才就会复制第二个丁俊晖诞生。   孩子是父母的延续,也是父母为社会贡献的延续,怎样培养孩子,书市有N种书籍,有经验式的,也有黏贴的,还有童话式的……。
真正能够有帮助的或者能够教育你的孩子的恐怕只有读者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延续,同时成功的孩子或者说对社会有贡献的孩子也是父母的艺术作品。把孩子托付给培训机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外包行为,外包的意义在于让专业化的部门来进行委托加工,可惜教育的滞后性很难在一段时间能够显现。
从外部因素看:
1.社会竞争激烈。我国社会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而相对好职业少的缘故。欧美人口稀少的国家对于职业的竞争不与我国的激烈。如在英国,人们担心的是足球流氓和疯牛病,一定不是孩子是否念书不好。人口多,相对资源少,导致社会竞争激烈;竞争激烈导致父母不顾一切的投入增强竞争的因素来激化竞争。
2.攀比心理。由于竞争激烈催生了需要增强竞争的因素,培训市场应运而生。培训市场为父母提供了培训教育孩子的便利,也为父母教育子女提供了一个可以货币化或者量化的攀比市场。父母想或者不想那样都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等等。
3.培训机构的误导。现在针对中小学的培训都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和关系驱动。市场的卖方和卖方可能存在着变向的利益关系。教师在培训机构兼职,学生在培训市场接受自己的老师培训。培训机构在宣传上也过分夸大培训的意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我一个假期,还您幸福一生”。
以下是《北京晚报》的新闻
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孩子们的日子就注定不会好过。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学前阶段,半数以上家庭的教育投资每月超过500元,其中月均支出超过1000元的超过25%;随着年龄增长,进入中小学后,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支出还将逐年递增。其中,近四成家庭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月均开支在千元以上,500至1000元的占到26%,只有13%的家庭每月报辅导班的支出不足200元以下。
调查中近40%的家长表示报班是希望“孩子打好基础、决胜中高考”,因为孩子考试压力大而充电的占了23%,甚至还有近20%的家长表示,“人家孩子都报辅导班,所以不去就落伍”!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孩子的教育都将是一项长期、昂贵的投资。
此外,随着“富二代”群体出现以及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46%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会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明确表态不会考虑私立学校的不足20%。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入平常百姓家,此次“公众评价调查”也再次印证了这个事实。结果显示,随着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攀升,“留学预备军”不断扩容。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超过10%在未来三个月内有出国留学的计划,准备半年内成行的占14%,一年内出国的比例近20%。
作为出国留学的“副产品”,近几年国际预科也办得红红火火。虽然预科的学习时间通常只有一年左右且费用不菲,但家长的购买力却十分强劲:能够接受5万元至10万元学费的占16%,能够接受3万元至5万元学费的超过30%。另有超过25%的家长表示,愿意承担更高的学费和生活费送孩子到国外读预科。
臧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