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牛年车市:否极泰来,四大关键词贯穿牛年车市


回顾牛年车市:

否极泰来,四大关键词贯穿牛年车市

对中国汽车来说,2009年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从不被看好到急遽暴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的国内车市出乎意料地走了一条否极泰来的路线。当然,即使是在1、2月份,汽车产销量仍然是可观的,这可以从中汽协发布的统计数据中见出,而从3月份开始到8月份,产销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至少好过2008年,基本上呈现平稳的发展趋势,接下来从8月份开始,特别是9、10、11及12月份增速尤快,同比增长平均超过100%。

【国家政策】

与中国经济一道,高歌猛进的产销局面,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无限的潜力,看到了中国汽车已然崛起的现实。反之,汽车行业的兴旺发达拉动了国内消费,促进了中国经济在全球低迷状态下快速回升。在这个巅峰时刻,绝大部分的汽车厂商都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不是意外收获,这与国家及时出台的积极有效的旨在刺激汽车消费的一些列政策有关。因此,贯穿2009年汽车市场发展始终的应该是这些居功至伟的国家政策,比如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包括燃油税、养路费等汽车税费改革,汽车消费环境的一些细节问题相继得到解决,为车市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节节上升的车市表现,每个月都给人以惊喜,直到产销双双突破千万辆,最终均超1350万辆,不仅体现出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而且上述拉动因素使之得到全面释放,将2009年称为“政策市”也未尝不可。

【油价低迷】

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和车市发展的另一个大事件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相应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如今,国内油价照此规定已经上下调整了六次,虽然人们对此仍有非议,但国人开始渐渐习惯(好在今年国际油价不是太高),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使得国内油价似乎真的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这是国内车市数年来首次摆脱“高油价”影响,运行最健康最有后劲的一年。相对来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格是成功的,只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国家对于油价运行趋势的把握还不太准确,有些过度依赖调价机制,而失去了用油价实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国情民意,是国家有关部门今后研究考虑的一个问题。无论怎么说,国内油价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是有利于车市发展的,去年得益,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仍然不会为车市添堵。

【海外抄底】

笔者认为,不仅是对于国内,对于全球车业来说,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美国汽车帝国的沦陷,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相继破产,前者被意大利菲亚特使用联盟形式并购,后者则进行破产重组,它们的悲惨命运是整个车业受经济危机冲击的结果。这个情况大家都知道,无须多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车企积极出动,海外抄底,纷纷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收购国际汽车巨头抛售的品牌和资产,比如对于欧宝(虽然未成功),比如绅宝,比如沃尔沃,比如悍马,北汽、吉利、四川重工等国内厂商的勇气值得钦佩。虽然有的至今仍无结果,但是它们走出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在国际上搞出大动静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它们的诚意应该会让其在这股抄底大潮中有所斩获。这一点当然与国内车市有关,一方面它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市场的厚望,本土企业和外来品牌均加大了对车市的攻势,频频上市的新产品挑逗着消费者的欲望,刺激着车市,似乎让人觉得不买不行;另外就是它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这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期尤为可贵。

【兼并重组】

国内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是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去年也有不少动作,广汽与长丰,长安与哈飞,等等,与2007年上汽重组南汽等一起真正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升级,有利于提高国内汽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国内车市来说,虽然其推动作用不甚明显,但事实上是优化了国内的市场环境,也使得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得到加强,企业或品牌的壮大夯实给消费者以购买信心,使得选择也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从产业角度来说,2009年的大事件主要发生在上述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决定国内车市强力增长的重要因素。另外,自主品牌的发展值得关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它们在价格较低的小型车方面为车市做出了突出贡献,拉动了“较低”收入群体的汽车消费,而且要看到,这也是未来撬动车市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全球经济低迷下的上海车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对推动中国车市有功,也应该值得记上一笔。牛气十足的去年车市对今年车市也是一个促动,2010年将会延续去年的发展形势,当然具体还要看多种影响因素,不过中国汽车一定会走强,在国际上越加知名并占有一席之地,国内车市更加美好,几乎是相当肯定的。

作者:车夫
邮箱:[email protected]
授权状态:本文已授权给搜狐网独家刊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请登陆车夫博客文章首页,浏览更多的独家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