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物价形势很严峻,老百姓关注最敏感的物价上涨问题,抱怨怎么衣食住行都在涨价?房价高问题还没有落下帷幕,日用消费品为何又开始涨价?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CPI比去年同期涨上升4.4%,比9月份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国家公布数据与老百姓实际感受还有反差。
物价问题向来是最敏感的民生话题,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国务院召开会议,将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温总理曾经说过,通货膨胀和腐败直接威胁到政府的统治基础,因此面对通货膨胀问题,中国政府绝对不会放任自流,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对于老百姓来说,当然对物价反应更加敏感,压力很大,如临大敌。
年初政府提出全年经济工作中心是“调结构、保增长、抑通胀”,从上半年来看,物价基本稳定,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其政策基点是保增长和调结构,但目前来看抑制通货膨胀已经变成国家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
从通货膨胀产生原因来看,情况比较复杂,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叠加起来共同发生作用。
从内因看,国家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非常规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使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规模维持庞大水平,市场资金流动性泛滥和过大,进而造成物价上涨。
从外因来看,美国政府为应对经济萎靡不振,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编制庞大的财政预算,需要庞大资金来弥补财政赤字,但自己又没有钱,怎么办?无非是继续借钱,借钱就要发行国债,但由于美元持续贬值没有人愿意继续买国债,于是就变成美国中央银行自己买,其实就是大量印钞票,再借钱给财政部。
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和大宗产品计价货币,美国印出来的钱也是世界的钱,因此这些钞票就会流往全世界,造成世界物价上涨压力,一方面由于中国进口大量资源和能源,这些价格上涨的物资必然传导到中国,另一方面,美元泛滥以后必然寻找投资渠道,大规模国际热钱流向中国,也加大中国货币供应量,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
输入性通货膨胀和资金流动性泛滥,对中国企业影响巨大,生产运行秩序被打乱,投机取巧行为便应运而生,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讲,就必然出现恐慌行为,进而抢购和囤积商品,对价格稳定十分不利。
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它可能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尤其是对于那些中低收入者冲击更加明显,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相对来讲更有钱,这就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都造成直接威胁。
通货膨胀牵动民生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