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陆经济首重「防通胀」


  (一)前言  
    2008年金融风暴后,大陆立即实施4兆元人民币扩大经济建设投资,主要用于水利、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支持技术创新、企业技术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卫生、环保建设等。至2010年大陆经济基本上已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恢复增长轨道,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约10%左右。
    4兆元投资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与外部需求恢复的拉动,大陆出口增长恢复快速,甚至超出预期,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今年有可能突破10%。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重新增长的同时,也使大陆经济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是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威胁严重。大陆央行为此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升息,另外又加上必要时将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明确释出收紧银根的信息,说明目前通货膨胀形势已十分严重。
   2011年是大陆「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预测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呈缓慢复苏,但大陆经济将呈现增长放缓的趋势,GDP增长率将不会再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约9%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4%以内,较今年略微上升。「防通胀」与「稳增长」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宏观经济政策很可能会采取类似2008年时的政策结构,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
             (二)2011年大陆经济发展的因素
    就世界经济整体环境而言,全球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在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2011年世界经济料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均较小,但也不易恢复快速增长;而大陆也将持续扮演积极的、重要的角色。总体上看,2011年大陆经济发展将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就业、汇率与外贸等五大问题,其中以通货膨胀问题为首要。
    一、通货膨胀问题。近来通货膨胀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引发输入性通胀、资源、环境、劳动力与生产成本增加,2011年这个问题还会更加突出,市场与大陆经济学界预测大陆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可能会提高,数值从3.5%到6%都有。
    二、房地产问题。一方面目前大陆正进入新建房屋集中上市期,另一方面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将使流动性泛滥益趋严重,负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为抗通膨的储蓄账户,增强房价上涨压力。不过当局不希望房价大涨,迄今已密集推出多项抑制房价上涨措施,2011年更可能推出物业税试点,然其效果均有待观察。
    三、就业问题。明年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如果有75%就业,还会有170多万的缺口,加上农民工与城镇新增劳动就业、再就业人口,明年的就业形势依然偏紧。而且目前大陆劳动力市场正在调整,劳动力供给面临「刘易斯拐点」,未来工资会持续上升,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产业面临重大考验。
    四、汇率问题。今年619日第二次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近2%。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会停止,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是必然的选择,但升值幅度必须与经济转型步伐相适应,否则会危及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升值幅度的博奕将会不断出现。
    五、外贸问题。为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大陆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进口关税、进一步实施进口便利化、取消部分机电产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但近期来美国与欧盟对大陆多种产品密集采取反倾销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就市场准入壁垒进行双边磋商、贸易协议谈判,以及诉诸WTO等,此种情形未来很可能会常态化,其结果将影响大陆出口,导致顺差变小,甚至逆差,削减大陆的长期竞争力,对经济增长构成潜在威胁。
             (三)以「稳货币」防治通货膨胀
    2011年大陆经济增长可能仍定「保8」,经济工作主轴在防治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其中又以「防通胀为首要之务。
    大陆当前的通货膨胀不仅是输入型或是流动性驱动型的,也是要素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是一种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如何在管理好通货膨胀与推动经济发展措施中维持有效的平衡,是2011年一大课题。食品价格上涨是当前大陆主要现象,也是一个长期趋势,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美国量化宽松二期、三期(QE2后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明年新增信贷规模接近7万亿,虽较今年的7.5万亿目标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等因素,明年CPI必然继续上涨。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3日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在此原则下,大陆可能会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行政监管手段加强流动性回笼。惟考虑到加息恐会吸引热钱的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期实施的恰当性各界有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大陆也考虑引入新的政策工具,包括加强对资本大量流入的监管、检查、限制等手段。
    与防治通货膨胀密切相关的是房价飙涨问题,2009年银行信贷扩张过度,导致房地产价格飙升,快速飙升的房价又间接传导到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因此要管理好大陆的通货膨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紧缩银行房贷,以避免高房价推高物价上涨。但是大陆既不希望房价飙涨,也不愿见到房价大跌,乃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四)结语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1年「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压力同时存在,各界都十分关注宏观调控的方向与重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3日提出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依照惯例,即将召开的今年度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做出同样的决策。
    「稳货币、宽财政」如果成为2011年经济政策主调,对房地产市场、和物价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加息与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后,房市短期可能会降温,10月份大陆新建商品房成交量较9月下跌11%,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涨幅由9月份的0.5%回落到0.2%,预计11月份成交量还将继续下滑,价格也可能出现负增长。
    对物价而言,在美国陆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下,预估明年物价涨幅可能达4%至5%。目前大陆所推出的一连串稳定物价作为,包括货币政策上加息与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行政措施上给中低收入者补贴、严厉打击炒作商品、哄抬物价,以及采用直接限价的办法,短期可能有扬汤止沸的效果,长期效应则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各界都将焦点集中在通货膨胀问题之际,有人观察到大陆已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不断上涨,以及高失业率并存的停滞性膨胀迹象。一般而言,如果经济陷入停滞性膨胀,则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行的扩张性政策,只会加速物价上涨却不会缓解失业;而为了稳定物价实行的紧缩性政策,则会因为投资和消费不足使经济增长陷于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