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谈职业化,都希望塑造一个职业化的自我和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团队,想通过职业化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和竞争力。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职业化?职业化就是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把工作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对个人而言职业化反应的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具有职业操守,按照行业的标准和文化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职业化就是不以个人情感来对待工作,而是以工作为上,追求细节,高标准、严要求,将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极致。
对企业来说,职业化就是将例外事务例行化,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不以领导者的个人喜好来决定企业的制度。不唯上,不唯关系,以团队成员的能力和业绩论英雄,敢于正视问题并勇于革新,以优化内部流程为目标,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小和尚每天撞的钟都很准时、也很响亮,但他是在应付工作,他并未用一种职业化的态度来撞钟,因此,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小和尚缺乏的就是一种职业化素养,职场中的人们大多也具有小和尚心态,每天都能按时上下班,遵章守纪,看似兢兢业业,但却并未用心对待工作,总是在应付了事。
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对09年大学生谈就业时说过:“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新东方工作,先让他去打扫卫生间,如果他同意了,我心里会有一点感动,一个大学生敢于去打扫卫生;如果打扫得干净,我会让他管理所有打扫卫生的员工;如果管理得好,我会让他做后勤行政副总裁;如果后勤做得出色,等我退休了他就是新东方的总裁。” 。能将打扫卫生这样一件普通的小事做到极致,这体现的就是一种职业化素养,它反映的是我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和责任。职业化要求的是“勿以事小而不为”,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事,我们也要用心将它做好,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常务副总裁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就是这份常人看来难有作为的仓库保管员,却被他做得有声有色,所以他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员做到了副总裁,他正是用一种职业化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小事上彰显自己的职业操守,虽然没有MBA学历,但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有人统计,目前中国企业的效率是美国的1/25,是日本的1/26,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就是中国的企业和员工目前还不够职业化,打个比喻,这种差别就好象业余球队和职业球队的差别,一群业余球员和职业球员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或者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他个人的职业竞争力。
受传统文化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在我国职业化的进程还非常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环境是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政策面上的引导和监管还做得不到位。企业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能真正实现人本管理,以能力和业绩论英雄仍然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的员工还缺乏基本的职业化素养,对待工作的责任感还非常欠缺,许多人做事都养成了一种“差不多”的心态,认为只要“过得去”、“马马虎虎”就行了,并且还产了一种“干得多,错得多”的错觉。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组织和员工的职业化程度都还很低,职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地转变观念,提高思想意识,需要从体制上不断地完善和革新,需要从制度上不断地健全和规范,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从小事着手,本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普通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通过小事来体现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何以能成就大业,切莫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我们用职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成功就不怕起点低。
职业化离我们有多远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