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知道胳膊肘应该是向里拐的,可是我们的外贸企业偏偏要将胳膊肘向外拐。以IPAD为例,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两成,而收入只是人家的1/13。
先前,我感觉外贸企业很神圣:将中国生产的商品远销到国外,换取外汇;我感觉外贸产品应该很贵: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平民收入高,况且路途还很遥远,又有关税。直到有一次,我巧遇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滞销产品),才知道,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远低于国内定价。
“中国制造”国内比国外贵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国内人均收入低于国外。以美国为例,我们的收入只有人家的1/13,当然,收入高的美国民众的购买力远远大于我们,他们能承受更高的消费价格。
二、出口运费高。出口国外,路途遥远,当然商品的运费远非国内可比。运费成本最终是要计算到商品价格里面去的。成本高,价格理应高,也就是说出口商品的国外定价理应比国内高。
三、关税。一般商品出口,进口国都要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关税最终也是要反映到商品的价格里面的。同一产品,没有关税的理应比有关税的价格低,现在却恰恰相反,这难得不奇怪吗?
“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
一、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外贸企业在国内大多以专卖店或在大型卖场设立高档专柜的方式销售商品,采取这种营销方式主要就是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况且我国的大卖场的进场费高仰,进场费最终还是转嫁给了消费者。外贸企业的商品在国外,品牌没有竞争力,它们只好薄利多销——跑量。
二、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有关。中国人特别是有钱人非常讲究面子,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什么代表好,价格高呗!不是有个笑话吗?有个人逛商店,看到一件心仪的上衣,价格只有88元,她感觉不够档次,也就作罢。她沿着街转了一圈再也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衣服,等她再转回到原来看中衣服的店面时,却发现那件上衣价格已变成了880元,她毫不忧虑地买了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高档白酒市场,贵州茅台价格贵(代表档次高),却供不应求,贵州茅台方面提价,奇怪的是,越提价贵州茅台越紧俏。这是典型的中国富人消费心理。富人的这种消费心理,诱导外贸企业将自己定位在高端市场。
三、胳膊肘能向外拐不能向里拐。大凡中国人喜欢比较——拿自己与别人比,别人混得不如自己,高兴异常,一旦超过自己,就睡不着了。所以外贸企业宁愿让国外消费者得好处,也不想让好处给同胞。
“中国制造”国内比国外贵是穷人在补贴富人、是穷国在补帖富国,是我们在用有限的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支持国外的高消费。
“中国制造”国内比国外贵不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不利拉动内需,不利于经济结构战略型调整。
外贸企业要想变胳膊肘向外拐为胳膊肘向里拐,就必需调整营销思路:改主攻外贸为主攻内需,改国外的跑量为国内的放量,改国外的低价为国内的低价。唯如此,企业、消费者与国家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