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11”单针冲顶3186点标志“秋抢”结束,到“11.30”单针探底2758点,大盘大起大落,人心未稳。有些人说:“调整还没有到位”,有些人所说“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即2600点),有些人预言:“由权重股领衔的以冲4000点、6000点为目标的指数化行情已经开始?”
面对朴素迷离的市场,最关心的是三个问题。
大盘企稳了吗?我认为,2800点震荡箱底之所以支撑力强劲,一是因为此时市场估值不到20倍平均市盈率,是价值托住了底部。二是“11.11”后3186―2758点13.43%的连续暴跌,除市场本身有调整要求外,还有印花税谣言和国外投行翻身为云覆手为雨、利用石化双雄炸盘操纵指数、蓄意做空的人为因素,使做空动力快速得到了释放。三是两周内《人民日报》连发三篇力挺股市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发出了“避免股市大起大落”的维稳信号,尤其是时隔三年后重提“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市场的恐慌情绪得以平复。四是国务院和各部联手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抑通胀、控物价,迅速起到了效果,降低了市场对月内加息的预期。五是周四沪市出现了1058亿的“9.27”以来的地量,这是最有力的见底信号。因为国庆后的第二天就以2806点收盘,此后两个月市场一直在2800―3200点区间巨量换手,跌至2800点附近,获利盘已经洗尽。六是石化双雄和四大银行股已由前期的空头炸盘元凶,变成了多头护盘的中流砥柱。
大小盘股的估值裂口返回10年前,合理吗?许多人以此作为今冬明春大盘股有大行情的理由。但是,我非常赞同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观点:“放眼现在,可以看到市场抛掉了房地产股、银行股、钢铁股、石化股。非常基本的逻辑就是:这些股票代表了上一轮经济周期最为主导性的行业。而整个经济未来的增长,必须寄希望于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和新兴的产业来引领。”就是说,大小盘股的估值剪刀差拉大,市场弃大换小、弃旧换新、弃“硬”换“软”,是对政府“调结构、抑过剩、转方式”宏观政策的积极反应,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的,是市场进步的表现,是完全合理的。不应对此感到奇怪,甚至加以谴责,老是念念不忘07年大盘股风光时的“前朝曲”。从另一方面看,大盘股尤其是银行股,当初以国企扭亏、降低坏账比例为目的上市时,为了多圈钱,一味贪大,使股本一步到位,内生成长性又缺乏,从而失去了股本扩张能力,这是它们不受中国广大投资者青睐的先天性缺陷(香港股民喜欢银行股是因为几代人享受到汇丰控股每年几次高分配的恩泽,与内地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每年年底和次年初,整个市场都热衷于高成长,高送转题材,大盘股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因此,大盘股在大幅下跌后,近期修复过低的估值,逐上台阶维稳搭台,是合理的。但大盘股想在年底资金抽紧、只有1000多亿成交量时发动大行情,实在是幻想。人们务必高度警惕境外投行为代表的国际热钱扬言大盘股有大行情,诱使市场追涨,以掩护他们在国庆后被套在资源股中的资金拉高出局的图谋。
中小板创业板真是“市场风险最大,必须回避的板块”吗?在近期电视和报刊上,一再有人认为,“中小板已筑头部”,“创业板上升趋势线岌岌可危,即将破位下跌”。让人不禁想起,正是这些人,在9月底一再强调:“创业板小非解禁后将普遍下跌50%”。说到底,还是市场中许多人对中小板创业板存有偏见。不错,近半个多月来,上证综指跌了400多点,但持有中小板跌幅甚小,创业板反而迭创了新高,获利盘甚多。因此,它们在12月份确有调整洗盘、进行箱形震荡的必要性。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中小板创业板行情的结束。因为从政策面看,本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证监委齐表态,明年要坚决支持中小板创业板,给予政策优惠;十二?五规则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从时间上看,再过20多天将进入新年,进入年报公布期。那时,整个市场都将热衷于某股10送15,某股10送10,主力便可顺势拉升,中小板创业板的主升浪将十分火爆,整个市场将是新兴产业股的天下,而没有高成长、高送转可能性的股只能坐冷板凳。而目前,整个市场、基金和多路机构,直到个人投资者,准备着巨额的资金,急切地希望中小板创业板回落,目的是乘机买入。试想,又有多少人会舍得放弃赚50%以上的机会而提前将筹码杀跌出局、拱手相让呢?中小板创业板这一舆论最唱衰的板块,尤其是其中“一小”(小盘)、“二新”(新兴产业加次新)、“三高”(高净资产、高公积金、高未分配利润)、“四低”(30多倍市盈率)的股,不存在什么风险,而真正才是12月份,乃至明春市场最稀缺、最有盈利前景、机会最大的资源板块。
主板中的真正机会在哪里?同样是新兴产业股。新兴产业股不仅在中小板创业板中,而且在沪深主板市场中也有几百个。那些长期被市场忽略的具有“三高”品质、业绩高增长、有高送转题材(特别是今年搞过定向增发)、列入七大新兴产业、有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产品、估值在20倍以下,或30倍以下、前十大股东云集基金、保险、社保、QFII的中盘股,同样也是冬播的范围。本周在大盘调整的时候,不少这类股崭露头角,逆势飘红,它们同样在明春行情中有优异表现。今年莱宝高科涨357%、横店东磁涨257%,便是明证。此外,对一些近期成交量和股价屡有异动的6―7元低价重组股,也应当关注。
“冬播”是需要智慧的。“冬播”是为了明年的“春生”和“春收”。但,“播”进的只能是“龙种”,而不能是“跳蚤”。买的是股票,比的是眼光,赚的是心态和定力。
十二月股市“四问”?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