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大家都在回顾过去,分析形势,面向未来,议定举措,很有必要,也很重要。这其中,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逻辑起点,就是分析判断形势。这种分析判断,无论是规范的还是随意的,其目的都是从形势发展中寻找机遇,顺形应势发展自己。如果在分析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形势上出了问题,就是在起点上出了问题。我想,没有人愿意输在这个起点上。
我们即将告别2010年跨入2011年。也即将结束十一五,胜利迈入十二五。值此年轮转换之际,我想与大家认真地谈一谈:如何科学分析形势、认清形势?如何扣紧形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
一、把握“三个维度”
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供分析形势的三个基本维度:一是历史地看形势;二是站在大局看形势;三是面向未来看形势。这三个基本维度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对形势发展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首先,历史地看形势。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割断历史看形势,而要前后连贯起来看形势。每个组织、每个人,都有其特殊渊源、发展历程、历史方位。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不能简单“硬比”。同样,组织与组织、地域与地域也不能简单“硬比”。比如我们宝鸡市,在资源禀赋上不比榆林、延安丰富;在地理空间上不比西安、咸阳、渭南开阔;在山水生态上不比安康、商洛、汉中秀丽。同时,宝鸡又象一个“缩小了的陕西”,兼备各市部分特点,尤其是在百公里渭河两岸,工业基础雄厚,城镇密布,人文荟萃,是宝鸡的“黄金地带”和经济“发展极”。过去五年,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开创出一个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综合实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一时期,成为宝鸡发展速度最快,城乡变化最大,居民实惠最多的时期。再比如政研室(农工部),不仅职能任务、工作内容与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局等单位有很大区别,也缺少相应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政研室(农工部)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紧贴全市大局,创新发展思路,创建特色载体,打造工作抓手,实现了调研辅政有作为,新农村建设迈大步,统筹城乡显特色,和谐奋进政研室初见成效。大家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心知肚明。所谓“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绝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其次,站在大局看形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全局在胸,就看不到自身所处位置,就缺少方位感和时代感。从横向比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发展成就,看到存在不足。比如,站在大局看宝鸡,就是“跳出宝鸡看宝鸡”,在横向比较中看宝鸡。“十一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走在了前列。先后获得国家节水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20项“国”字头称号。周边一些城市和乡村居民都羡慕宝鸡的环境,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大家感到惬意、自豪。我们不能因一两项指标排位后移而否定综合实力上升的大形势。同时,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趋势,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再比如政研室(农工部),通过大家奋力拼搏,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调研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政研室(农工部)的面貌为之一新,令各部门刮目相看。不能说“有口皆碑”,但至少说政研室进步大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一些工作是临阵磨枪,仓促上阵,疲于应付,都做过了,却很粗糙,不地道,精品少。在新起点上取得新成效面临较大压力。
第三,面向未来看形势。我们常讲“形势所需、形势所迫”,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受形势左右,为大势所趋,时所必至。大家仔细想一想,其实“形势”一词包含着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形”是形象,是外部特征,犹如工作“显绩”;“势”则是本质,是内在规定,是力量积蓄,犹如工作“潜绩”。形势孕育着机遇,孕育着未来。面向未来看形势,就是既要看“形”,更要看“势”,从形势发展中看未来。经过“十一五”积淀,宝鸡蓄势待发,迎来了转型突破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将宝鸡建成经济区副中心,这是“形”。顺这个“形”,造就大城市、大产业、大交通、大生态、大统筹之势。“大关中”、“大西安”是形,顺这个“形”,造就“大宝鸡”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说政研室(农工部),经过几年努力,我们打造出新农村晋星创建、公共资源项目到村、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县镇村争先进位、乡村在线、创建新型城乡关系等特色载体,以及经济社会运行分析、重点调研摘要等特色品牌,《宝鸡通讯》、《宝鸡研究》等精品网刊,这是“形”。顺这个“形”我们造就调研辅政上水平、新农村建设迈大步和统筹城乡求突破之“势”。
上述三个基本维度,归结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从昨天、今天和明天三个角度看形势。事物发展是连续的、有联系的。无数个昨天积淀出今天,无数个明天召唤着今天。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交汇点。昨天是今天的“父母”,明天是今天的“子女”。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深藏着昨天的“基因”。今天孕育着明天,明天是今天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幻想未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明天所有的希望都取决于今天播下的“种子”。
二、防止“三个误区”
分析形势、认清形势,需要正确把握上述三个基本维度。同时,还需要防止陷入“三个误区”,或者说防止“三种不良倾向”。
其一,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一叶障目。有的同志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上是“懒人”。往往抓住一两个数据、一两件事情说事。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只看到琐碎细小的表象,看不清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比如,看到一两个指标落后,就泄气埋怨,匆忙否定其他方面工作;看到一两项成绩,就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依靠有限信息,必然不能动态地、有联系地看问题,必然不能做出高质量形势分析,更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一说统筹城乡,就盯住农民转市民;一说城镇化,就直盯大城市;一说新农村建设,就直指村内设施;一说农民增收,就单论农业产业。或许有同志会问:不是说“窥一斑而见全豹”吗?须知,这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一斑”要有全息性,局部信息要能反映出事物的总体状况;二是“窥斑”之人有“好眼力”,具备高超的分析能力。在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不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对形势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分析判断,必须在收集信息上下足功夫。大家都要做收集处理信息的“勤快人”,分析利用信息的“聪明人”。
其二,自我中心,自以为是,随意取舍。有人“脑袋跟着屁股走”。在分析形势时“预设立场”,带有严重的趋利性。只注重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反复论证对自己有利的观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充耳不闻。工作中取得小小一点成绩就以为不得了,满世界嚷嚷。总认为自己这个是“第一”,那个是“首创”,这个是“示范”,那个是“创新”。对别的地区、别的组织、别人情况知之甚少。这在心理学上叫“智慧陷阱”。掉入陷阱的是自己,不是别人。由此导致的误判,伤害自己,误导别人。“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有人“陷得更深”,在分析判断时利令智昏,随意夸大有利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用夸大信息、虚假信息论证“伪政绩”。看自己长处多,看别人短处多。“迷于利欲者,如醉酒之人;人不堪其丑,而己不觉也。”有人则过分夸大领导者作用,要么领导者“居功至伟”,要么领导者“昏庸无能”。有的同志思维模式化,喜欢穿靴带帽,思考问题“标签化”、“一律化”、“一刀切”,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看不到在好坏两端之间广泛存在的“模糊”地带。尤其是当形势不如愿时,常常无是生非,“分析”出若干并不存在的“原因”,以此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比如,在没有评上先进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报怨组织和参与考评的人。岂不知,这样的平衡是虚假平衡。常此以往,必然带来巨大“心理危机”,甚至由此酿出祸端。
第三,不加分析,不做思考,人云亦云。有人习惯于随大流,跟风跑,“跟着感觉走”。说得好听点叫道听途说,没有主见。说得严重点叫没有观点,不辨是非。我看到的一些材料是“抄转”之作,把别人、别部门的材料全盘接受,照抄照转,不加分析,不做思考,闹出不少笑话。有人貌似能说会道,一遇分析材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胸无点墨,躲之不及。有人写材料东拼西凑,洋洋洒洒,文字一大篇,词句一长串,脑子里却“没货”,离开文字稿,不知所云何事。更有甚者,生搬硬套,前矛后盾,颠三倒四,敷衍塞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组织、一个人,如果输在缺乏思考力上,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说第一种倾向无主观故意,第二种倾向则带有主观故意。第三种倾向的存在,为前两种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放大了误判形势带来的危害。
人的心理带有“两面性”。一面叫“阳光心理”,一面叫“月夜心理”。人在顺境、得意时,容易看到事物积极的、阳光的一面。在逆境、失意时,更多看到事物消极的、阴暗的一面。但人心有时处逆境,有时处顺境,有时表现为“阳光心理”,有时表现为“月夜心理”。“阳光心理”累积形成“乐观心态”,“月夜心理”累积则形成“悲观心态”。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科学分析形势。因此,我们需要做“心理保健”,保持健康心理、健康心态。这是防止分析研判形势走入误区的根本之策。
三、遵循“四条铁律”
常言道“形势比人强”。形势是外在的、客观的,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判断,都不影响形势发展的客观性。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科学分析形势,正确认识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谓“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是扣紧形势,顺形应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要做到既“明”且“智”,在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坚持遵循“四条铁律”。
第一,扣紧大局,服务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地域、一个组织,是更大地域、更高组织的一部分。扣紧形势的第一要义就是扣紧大局。扣紧大局,顺形应势,就可以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相反,如果有违形势,有悖大局则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当前,宝鸡的大局就是刚刚召开的市委全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抓好“十件大事”,打造“大关中”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都要扣紧这个大局。政研室(农工部)作为市委职能部门,更应主动带头扣紧这个大局抓好工作,特别是“五大突破”中的“在持续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十件大事”中的“大统筹”。各科室是政研室的组成部分,当然要扣紧全室部署搞好工作。个人是组织的一部分,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服从组织是一条“铁的纪律”。打个比方,如果说全市发展是“大算盘”的话,每个县区、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就是“小算盘”。“大算盘”和“小算盘”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小算盘要协调、要衔接,“小算盘”要服从服务于“大算盘”。我们常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既包括“小算盘”的实际,也包括“大算盘”的实际。只打“小算盘”不顾“大算盘”,是“本位主义”。只有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才能自觉扣紧大局、服务大局。
第二,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尽其责是扣紧大局、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政研室(农工部)的基本使命,就是扣紧市委全会精神,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出谋划策,促进科学发展;就是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新突破,加快建设新农村;就是着力抓好“大统筹”,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建造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室内每个科室,每个人有相应职责,相应使命,都应恪尽职守,履职尽责。近几年流行一句话,叫“跳起来摘桃子”。这句话,本意是把每个组织、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是一种组织理想。事实上,组织成员总是分为三类。第一类:在尽职尽责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大有作为,是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这类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宝贵资源,是组织成长的顶端优势,是组织进步的希望所在。第二类:中规中矩,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是尽职尽责的合格人才。这些同志是组织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基石。第三类:个人能力有限,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分享者,“搭便车”者。这种三分法也适用于组织。组织及组织内部“忙闲不均”是常态,带有规律性。不能指望大家一般高、一样齐。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形”和“势”是不同的。一个大踏步前进的组织,需要每个成员“创先争优”,成为组织发展可以依赖的重要资源,使优秀者卓越,合格者优秀,平庸者合格。政研室(农工部)在全市发展中担当着重要使命,每个科室的任务都不轻松。如果每个科室、每个人努力奋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追求卓越,出色履职,我们定会不辱使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三,自我领导,自我超越。邓小平同志当年南巡讲话时曾提出“不换脑袋就换人”。此语伟人所造,道理深邃。外部世界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脑袋里的东西,是主观世界,主观要与客观相适应。一个地区、一个组织,要跟上时代,就得有脑袋好使、与时俱进的人才。由于站位不同,在人才问题上,大家认知有距离。领导者常常发出“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叹,而个人却会发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慨。在我看来,在任何时代,对于任何组织来讲,人才都是稀缺资源,人才短缺是常态。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个人要有能力危机感和本领恐慌意识。比如政研室(农工部),无论是谋划全市发展大计,还是加快建设新农村,还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都需要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人才。 “换脑袋”就是“大脑升级”,是学习提升、超越自我的过程。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一起学习,一起“换脑袋”,一起“升级大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归根结底,“大脑升级”得靠个人。稍有电脑知识的人都知道,电脑会染病毒、出故障。其实,人脑也会染病毒、出故障。比如,我们时常听说某人脑子“进水了”、“缺根筋”、“死心眼”、“偏执狂”、“犯混”、“犯贱”等等。电脑故障经过修理,就会恢复正常,继续工作。既然人脑故障也是客观存在,我们就不能回避,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并想尽千方百计查清原因,有的放矢,科学修复。我曾在《新时期自我领导力基本修炼》一文中提出,要克服“谝客”、“溜客”、“过客”、“怨客”和“须客”五种不良习气,正确面对进退、挫折、吃亏、压力和机遇,强化自我领导、自我修炼,实现自我超越。实事求是讲,我们的能力与我们的工作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希望对同志们能有所触动,有所启发。
第四,团结一致,和谐奋进。有组织就有团结问题。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分,但我们是因事业发展需要聚拢在一起。事业发展,至高无上。在工作中,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所以有歧见,是因为各人经见不同、信息不同、站位不同。交流沟通是消除歧见的良方。沟通到位,歧见不存。同志之间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尊重、多理解、多支持,以尊重换尊重,以理解换理解,以支持换支持。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需要统一意志,一致行动。这就需要组织成员加强团结。团结是集体理性、集体纪律问题,也是集体道德问题。闹不团结者,是集体行动的“麻烦制造者”。这部分人个性比能力强、脾气比本领大,个人利益至上。团结需要成本,就是放弃个人主张、牺牲个人利益。团结具有高效益,统一的意志强化了组织权威,增强了集体行动力量,个人从中分享力量增强带来的好处。一个组织不团结,大家心猿意马,身心俱疲,得不偿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树倒猢孙散。不团结的组织,或衰败或解体,大家都会深受其害。有人信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试问碎“玉”真的比整“瓦”好么?况且,你所信守的真是“玉”吗?在一定意义上,委曲求全也是一种功夫,一种能力。每一个组织成员,只有团结的义务,没有不团结的权利。尤其是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好团结的责任。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和谐奋进新宝鸡也好,和谐奋进政研室(农工部)也好,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切实的行动。
记得宋代苏洵曾说过“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吉凶”全在形势发展中。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不能认清形势,就难以扣紧形势,顺应潮流,趋利避害;不能认清形势,就难以正确站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能认清形势,就难以面向未来,抓住机遇,履行使命。明年是兔年。兔子具有“乖巧力”。真心希望大家把握好分析形势的“三个维度”,防止陷入“三个误区”,坚持遵循“四条铁律”,努力做到“顺形应势”、“顺时而谋”、“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以此迎接机遇,应对挑战,不辱使命,追求卓越。
以上看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这些对个人、对组织、对事业发展有所帮助、有所益处。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共同“给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能够把和谐奋进政研室建设推向新阶段;我们一定能够出色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各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