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下课有人高升 车企老总乾坤大挪移


    

有人下课有人高升 车企老总乾坤大挪移
黄少华

    每年年底,都是人事变动最频繁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年终将至,随着各大车企销售业绩的相继出炉,以及对今后品牌和产品布局的规划和调整,车企也进入了人事动荡期。特别是一些在企业内部举足轻重的高层的变动,尤为令人关注。
    11月1日,上海大众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由于个人原因,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付强正式离职。当天晚上,付强也在微薄上证实了这一消息。从2006年5月只身从长春来到上海,一手组建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实施国产项目至今,付强成绩斐然。3年来,斯柯达以年增长率超过100%的速度,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汽车品牌,中国也跃升为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一个多月来,有关付强的下一个去处如同汽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甚至有媒体撰写《付强去向六版本揭秘 大众中国任职最靠谱》等文章。文章称,近日,大众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亲赴上海与付强会谈,“他们或许为付强准备的是一个‘在苏伟铭之下、申筱洁之上’的位置。”
    此后,付强将转投沃尔沃的消息也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又有媒体传出,付强加盟奇瑞量子,出任一把手。付强离职所引发的各种猜测,恰好说明发展中的中国车企迫切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只要你有才华,就不愁找不到“发光发热”的地方。
    另一位因离职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人物是奇瑞原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不同的是,杨波是因为销售不力而“下课”。加盟奇瑞之前,杨波曾任华晨金杯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和华晨金杯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由于具有丰富的自主品牌营销经验,杨波曾被多家国内企业看好,也是一位炙手可热的营销人才。然而,在打造自主品牌高端产品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杨波也有些回天乏术。
    因此,杨波只好成为“牺牲品”,在销售不好的年份,这样的“牺牲品”就会很多,比如2004年,比如2008年。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当汽车销售老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当汽车销售老总,因为那里是地狱。”
    在这个销量为王的时代,如果汽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销售公司老总就会风光无限,成为镁光灯追逐的对象;如果销量低迷,销售公司老总就将面临“下课”和“换帅”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车市竞争的残酷无情。
    相比之下,安铁成和张晓军就是那些因销量高歌猛进而备受关注的风光无限者。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汽大众一场较大范围的管理层调整和区域架构调整即将正式展开,这场调整或以总经理安铁成升至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为源头,涉及到旗下大众事业部和奥迪事业部,以及事业部下的各个区域。“超期服役近1年的安铁成将在年内卸任一汽大众总经理,或升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据悉,自9月16日一汽集团下发了集团领导班子副职后备干部考察对象公示通知后,作为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后备人选之一的安铁成,其去留就已基本确定。2006年1月1日,安铁成接替秦焕明出任一汽大众总经理。根据一汽集团内部任期规定,安铁成的4年任期在2009年底就已结束。这两年来,凭借TSI+DSG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汽大众的销量可谓突飞猛进,今年全年突破80万辆已不成问题。
    安铁成高升后,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也有望“水涨船高”。尽管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但作为奥迪的元老级人物,张晓军带领奥迪一路披荆斩棘,并稳居国内高档车市场领跑者的地位。业内人士预测,奥迪过去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张晓军及其团队的功劳。年仅49岁的张晓军,已经圆满完成了将奥迪塑造成中国最成功的豪华车品牌的使命,很有可能在一汽集团内部被委以重任。而如何延续目前的高增长,同时注入新的战略思路,努力完成3年100万辆的目标,成了继任者的必修课。
    近日还有媒体爆料称,为神龙汽车服务了8年之久的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将于明年1月离职。刘卫东离职后,中方管理人员将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新任总经理由东风汽车和PSA组成的神龙汽车董事会来任命,神龙汽车副总经理毕高诚(法籍员工)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经理。与此同时,神龙汽车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邱现东有望接替刘卫东,但职务依然是副总经理。东风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刘卫东离职后仍将在东风汽车任职,有可能继续分管神龙汽车。
    有人下课,有人高升,也有人“被退休”,比如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沈英铨。
作为最后一个留守的“台湾帮”,11月1日,继程美玮、许国祯和刘淳伟等之后,沈英铨又以退休名义被夺权。福特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in Burela接任总裁一职。至此,“美国派”全面掌控福特中国区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人才本土化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决战中国市场的最重要武器。无论是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大众、通用等,都纷纷提拔和选用本土化人才,以期在下一轮竞争中夺得先机。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福特却大幅起用外籍高管,与竞争对手的本土化战略背道而驰。也许正是这样的人才策略,决定了福特在中国的发展总是慢半拍。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近期车企高管的频繁跳槽和换帅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竞争的结果。有意思的是,虽然同样是人事更迭,自主品牌和合资公司人事变动背后的原因却差别很大:自主品牌的更迭主要原因是业绩欠佳,而合资公司的人事更迭则带有双方博弈的痕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汽车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人才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在强调“人才强国,效能为本”的人才观。延伸到汽车企业,就是“只有重视人才,才能赢得市场。”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为搜狐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