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优秀中篇小说选集《只是当时已惘然》(上、中、下)阅读印象
何 博
近年来,《解放军文艺》、《西南军事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橄榄绿》、《神剑》、《战士文艺》等军队文学刊物,始终坚守中短篇小说阵地,悉心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部队作家。这些作家大都来自基层,部队生活经验扎实,情感浓烈,他们的作品大都来源于真切的生活体验,真实、朴素、自然,受到军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
最新出版的《只是当时已惘然》(上、中、下)——全军优秀中篇小说选集,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顺应文学潮流的最新产物。选集刚问世,不仅在部队再掀读书热潮,而且在地方上也拥有了广泛的读者。《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等媒体,以及一些网络论坛上,关于这套选集的评论和讨论逐渐多了起来,甚至还引起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重新思考新世纪军旅小说的美学特质。
优秀军旅文学中篇小说选《只是当时已惘然》(上、中、下),可以看做是2009—2010年畅销军旅小说集《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姊妹篇和续集,共收入全军十二部优秀中篇小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侧面,讲述了十二个精彩军旅生活故事。而它们的作者,几乎全部来自于部队基层官兵。
裴指海、莫小洛的《第三十二条军归》,呈现出新时期军旅文学“小写”历史的美学风貌。侦察连的班长“我”,被调到特种兵部队从老士官生干起,让“我”的心理出现巨大落差。而部队门口小卖部的地方姑娘莫小洛,则因为她的朝气和美丽,一再引起“我”的关注,让我徘徊在爱慕与理智之间,每天体味到某种诱惑,自我排斥和莫名的感伤。小说的心理深度在于将主人公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部队严格纪律之间的矛盾鲜活地道出,为“我”与莫小洛一波三折、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小说在一幕幕日常生活场景和一段段人生细节的细腻描绘中映衬出“大历史” 的冷漠、虚幻和无常,折射出被“大历史” 所遮蔽的富于痛感的日常生活本相,在对俗世男女的质朴且悠长的情感关照中,折射出顽强且坚贞的人性光辉,挖掘并塑造了“我”这个感人至深,却极易被大历史所遮蔽的另类“生命英雄”的形象,生发出独具个性的艺术魅力。从标题上看,这个小说借鉴了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归》,但其叙事背景和主题则全部来自中国军营,小说色调也并不那么灰暗。
在文清丽的新作《回望青春》里,小说一开头,就描述了一个女军官突然收到了十封神秘来信。这些信件来自何处?谁人所写?有什么目的?小说设置的悬念紧紧抓住读者,引人入胜。故事发展下去,女军官背着丈夫看去看望了自己的初恋情人。而这点“私事”,却因为走漏了风声,又引发了家庭生活的猜忌和矛盾,真可谓一波三折。故事最终的结局以及叙述过程中,女军官身为军人的职责与操守,与她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相互交织,让读者与主人公一起经受灵魂的煎熬和洗礼,完成一次灵魂的历险和情感的升华。
刘乔森的《堂弟刘奔》,通过一个中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究竟是上北京大学还是当兵的内心冲突,唱响了“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参军”的世纪乐章。掩卷之后,似乎觉得小说的戏剧性太强烈,太生硬了一些;龚川的《何处有佳树》,通过父女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观与爱情观,以及两代人不同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碰撞与纠结,传递出当代生活的最新信息。小说的结尾,两代人通过坦诚讨论与沟通,父女俩最终对原则性观点达成了共识,实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观的统一与和谐。
黄树林的《秦岭山上的小屋》,则讲述了通信兵爬冰卧雪,守护国防通讯电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自然环境和寂寞的精神世界中默默无闻地工作和战斗的故事。小说采用现在进行式的方式娓娓道来,用和普通人视线平行的视角,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的军人形象。这些形象有别于我们习惯的“纸上军人”,他们平凡,甚至平庸,他们只是一些穿着军装的小人物,在生活的枝枝蔓蔓中有悲有喜,有欢有乐,而这些悲喜和欢乐都是属于凡人的,不令人震撼却让人感动。
裴指海的《集训队》,叙述了新兵连一个女兵班的训练生活和民主选举,呈现出别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人情之美”;流云的《西藏,有我兄弟》,则表达了关于网络,关于QQ好友的爱情与“我”的哀伤;执子之手的《天路,不见不散》,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女兵的QQ恋情故事……
《只是当时已惘然》(上、中、下)——全军优秀中篇小说选集里,每一个个别的故事都新鲜而别致,而每一个精彩的个别故事汇集在一部选集、三本书里,则是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现了和平年代的中国军营生活,多数作品在艺术风格和小说语言层面,都比较精致、小巧,几乎没有瑕疵。
从表现形式和手法上看,选集里的一些小说还运用了复调式结构,使作品实现了历史与现实、军营与故乡的互通,官与兵、兵与兵情感的对流和几代军人内心世界的对接。由于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创新与丰富,很多作品不仅弥补了散文化容易造成的叙事纤弱与单调,还为我们敏锐捕捉了当下全军不同军营的最新动态。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中,军旅小说《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双双获奖,这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标志着新一代中年军旅小说家的创作已经趋于成熟。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宏大背景下,军旅小说和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在这些繁荣局面的背后,军旅小说也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
笔者认为,军旅小说热首先得益于作家英雄视角的平民化和世俗化,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后,感到有一股英雄的新风扑来,并发现英雄原来也有很温暖很世俗的一面。而这最细微,同时也是根本的转变,正是最新出版的《只是当时已惘然》(上、中、下)受到军内外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