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孟子这个“虚伪”的家伙!


     小时候住在大杂院,对中国老百姓的“历史癖”深有体会,哪怕是蹬三轮儿的,卖烟卷儿的,谈起“千里走单骑”、“程咬金劫皇杠”,也都头头是道(那当然是小说化的历史)……后来风气变了,这些“封资修”的东西没人敢谈了。而这条线一旦断裂,也就很难续上。——如今的时髦观点是:中国的事坏就坏在两千年封建上,孔孟之道是沉重的包袱,拖了中国人的后腿。

    有个朋友就曾跟我辩论说:“孟子这家伙最虚伪!譬如‘君子远庖厨’,这不是典型的虚伪吗?你吃肉不吃啊?一边吃肉一边说‘不忍’,这就是虚伪!中国人都是孔孟带坏的!”不能说这位朋友没读过书,孟子的确说过这样的话。

    孟子去见齐宣王,齐宣王提起:一次他的手下牵了一头牛从堂前经过,是准备屠宰祭钟的。宣王见到牛战栗恐惧的样子,心生悲悯,下令说:饶了这头牛吧,换一只羊来。——可是百姓并不理解宣王,反而说他“抠门儿”,舍不得大的,换个小的,心不诚。

    孟子怎么看这件事呢?他力挺宣王。他给出的解释是:这事足见宣王您的仁爱之心,您这样做,是因为“见牛未见羊也”。即是说,看到了牛的恐惧,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悲悯之心;但没看到羊的恐惧,所以才让人以羊换牛,这仍不失仁者之心啊。接着就是孟子那段著名的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我从前读这段话时,也感到孟老先生真是虚伪得可以。——可是渐渐的,随着国门洞开,了解了一些国外的情况,却发现这种“虚伪”竟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德性”(在中国民间,这似乎不是个好词儿)。

有个朋友告诉我: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商场里,鱼、肉类包装尽量不显出“尸体”的样貌来,也就是说,尽量不让人联系到动物活着时的样子。至于像中国菜市场当众宰杀活鸡、活鱼的场景,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发生。

有外国朋友买了中国的食品,打开包装看到一只鸡头,不觉大惊失色。可是在我们这里,又算得了什么?我常见商场货柜上展示一种叫“扒猪脸”的食品,一张张被抽去骨头的猪脸就那么公然地摆在那儿,而且一摆就是八九个,确实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的一个朋友因在国外河沟里钓鱼改善生活,遭到一群小朋友的谴责,最后不得不将鱼放回河里。一位网友告诉我,在某些国家,钓鱼是要有许可证的,并且钓上的鱼也不能活宰,要实行“安乐死”。

    亲戚家的一位老人到国外去看外孙。一次在地下室发现一只老鼠,老人喊:“快,打死它!”可在国外读小学的外孙却着急地说:“怎么才能放它出去啊!”老人回来后很感慨:“你看,东西方的观念就是这样不同!” ——可我想:东方的观念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啊,“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这话孟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了。

    这么一看,古人“虚伪”,外国人也“虚伪”;只有当今的我们是“有一说一”的真君子、“直面人生”的英雄汉、“襟怀坦荡”的大丈夫!古今中外一切伪君子,都在我们炯炯目光逼视下现出他们的伪善原形,被我们所耻笑,所鄙夷。——这种站在“人类历史制高点”睥睨一切的感觉,真是爽得很哪!

    可是,我们同时也要当心了:我们是否有点脱离大众(而且是全世界的)、是否有点远离文明?——其实我们过去不是这样的,我们也讲仁爱,也讲悲悯,孔孟的话在那时候还是有权威性的。

恰恰是从把孔孟扫进“历史垃圾堆”开始,情况起了变化。人和人之间不再讲友善,社会也不再讲和谐,人人都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

以前你坐公交车,见了老人要让座,可是这时你就会想:这老家伙是什么成份?说不定是个老地主!——于是你便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乐得自己舒服。

    “绷紧弦”之后,接着便进入“斗争”的时刻。一时间,“斗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主题词,“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没有斗争目标,就去发掘目标、创造目标,于是便有了斗“走资派”、斗“黑五类”、斗“反动学术权威”、斗老师、斗“保皇派”,接着又翻回头收拾“造反派”,最后是“清理阶级队伍”(也就是人人过关)……

斗争的闸门一打开,暴力升级自不可免:由召开批判会、当面斥责,到人身侮辱、剃阴阳头、挂牌子、“坐飞机”、住“牛棚”,直至抡皮带、举棍棒——共和国的部长、著名女中的校长……便都由此死于非命!

“乐生恶死”不是什么人类独有的美德,而是人类与一切动物不教而能的本能天性。哪一个看到同类流血哀叫会不心惊?然而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会编造出一种“道义”的借口,来扭曲自己的天性。

曾有目击者亲见将一女性“坏分子”吊于房梁上毒打,当“红卫兵”小将有些手软时,旁边一成人说:“革命哪有不流血的?”一句话,终于要了那妇女的“贱命”!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此时再说这样的话,便无异于反动说教!有一句话正是对此而发的:“革命岂是请客吃饭?”

“革命”的初衷,是救民于水火,如果反而陷民于水火,这又是哪一家子“革命”?正因如此,我党于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这场“革命”定性为“内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此,广大群众是举双手赞成的!

不过一场长达十年的动乱,给几代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人性戕害并不那么容易平复。何况这种戕害除了棍棒交加,还有头脑的浸洗。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性”成了一个讨论禁区,“人道主义”一词也被禁用。那时我就不解:不要 “人道”“人性”,难道要 “兽道”“兽性”不成?

不少人的头脑,就这样被搅乱了。他们的心变硬,精神变得麻木,许多不正常的事,在他们看来变成小事一桩——譬如打人这件事,在许多人心中变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流毒至今,几乎隔不久就会曝出打人的新闻:城管打小贩、便衣打老妪(其实还是干部夫人)、艺人打记者、患者打医生、教授雇凶打举报人……打得头破血流,也只是“轻微伤”。

我们从小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打人犯法”,可是社会进步几十年,对打人的处罚似乎更宽松了。有的拘留几天,有的只是换个岗位了事。

打人也不过如此,说几句威胁的话就更不在话下。有些话我们常能在街边听到:“你小子等着,明儿我叫人收拾你!”“打的你满地找牙!”

有个小伙子在国内说顺了嘴,跑到国外也如法炮制地说了一番,结果马上让人家拘留起诉,差点回不了家——我看,这才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眼下的我们和这个世界已经有点搭不上话了。

追溯原因,有人又会往祖宗那儿推: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造成的,是孔孟之道害得我们落后于世界!——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您是否真的读过孔孟的书,不知是否听过“君子远庖厨”之类的话,听过了,又不知是否能把握其中要义?

远离宰杀现场,是培养仁爱之心的第一步!不要给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任何残忍行为的暗示,全世界的人都这么做,我们的老祖宗两千年前就懂得这个道理了。试想,如果“君子远庖厨”的精神早已深入每个人的内心,那场大悲剧还会在我们这个民族发生吗?——可惜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已不再能理解稍微深刻一点的东西,只会做一些不假思索的简单判断,常常挂在嘴边的批评之词,除了“虚伪”、“奴性”,便只剩下“汉奸”了。

——当我们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顾盼自雄、自鸣得意时,当心成了世人眼中的另类和笑柄啊!

 



(本博客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图片自网上。最后一图是清代学者戴震的读孟著作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