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需要跨过安全这道坎儿
近来,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广手机支付新业务,用户只要办理一张具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SIM卡或手机就可以直接用手机刷卡消费,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安全保障不足,成为了阻碍手机支付大规模应用的一道坎。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在线调查显示,安全性、应用便利和可购买商品有限,是目前影响手机支付应用的主要原因。其中50.5%的受访者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存在怀疑。41%的人觉得能使用手机支付的地方太少,还有近四成人认为目前能通过手机支付购买的产品/服务不充足。

调查表明,对安全性的担忧中,“交易双方身份如何确认”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另外还有61%的人担心个人隐私泄露。52%的受访者担心病毒入侵。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目前手机病毒的猖獗,也直接威胁到用户的安全。一种名为手机僵尸的病毒,在一周内就感染了全国近一百万部手机。用户手机感染后外发给其他联系人,将形成二次扩散。
另据了解,目前一旦手机被盗,手机钱包内的钱也无法挂失。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解释称,手机钱包虽然是实名制,但是如果手机丢失,只有SIM卡可以补办,而手机钱包里的钱没办法挂失。而且在这项新业务中,付费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用户拿着手机,如同使用公交卡一样,靠近收款机的指定部位,即可完成付款。这样虽然方便消费,但是也增加了安全隐忧。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27.9%的人更容易接受手机支付采用“近距离非接触”的方式,同时,也有22.5%的人希望采用短信、彩信以及客户端这种相对安全的消费模式。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支付将与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然而这种我们曾经以为非常便捷的生活方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随着病毒侵害、账号窃取这样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如何在实现便利的同时,保障用户的安全,是手机支付产业必然面对的挑战。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认为,中国是拥有手机最多的国家,手机支付在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线调查显示,59.8%的人希望将手机支付用在生活缴费方面,这说明手机支付在公众消费意识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加以引导,会形成很强的客户依赖。但是只有在解决了安全性的前提下,这种新的应用才能得到普及。这也为中国的安全软件厂商提供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