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视点】央行频繁动用货币政策的质疑
频繁动用货币政策的背后是什么?
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央行丧失了连一个月的预见能力都没有吗?如果不是,那么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上调两次存款准备金一次加息,我们甚至不排除2011年元旦期间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的动作,那么这种碎步多次的意义在哪里呢?是要给海外资本提供更多豪赌人民币升值的机会?还是要敲打国内房地产开发商?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海外资本一直纠集伺机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A股市场,曾有金融专家学者提出来过,中国未来加息趋势是必然的,但不应该是渐进的,给海外资本一种可以无风险套利豪赌的机会,因此,中国的加息应该是有力度的,出其不意的,而不是频繁的,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却是渐进的频繁的,这样就更加大了抗通胀的压力,海外热钱流入中国不外乎就是出击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而我们央行现在采取这种频繁多次的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恰恰既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又一时调不下来房地产的楼价,这种央行货币决策的失误,有可能引发的是中国经济再次进入动荡区间。
今天我们从媒体看到报道:西班牙房产泡沫破灭国家恐崩盘,今年11月,西班牙的融资债务成本上升了18%,让投资者望而生畏。但是潜在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个数,西班牙是欧洲的第五大经济实体,如果要对其实施救助,花费的金钱要比爱尔兰、希腊这些小国家多得多,西班牙经济一旦崩溃,对欧元的打击将会是巨大的。同样对我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首先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欧洲债券,其次是我们的对外贸易,我们必须要看到这种引发的亚马逊“蝴蝶”效应。
而我们现在也是对房地产开始进行更为严厉的调控,尽管这是总理表态了对房地产调控有信心的一种体现,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国房地产所存在的问题根源,绝对不是靠动用央行货币政策就能遏制的问题,央行所采取的这种措施,也许会加剧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这种动荡一旦产生也许不是央行所能掌控的,而会被囤积在外围的国际资本寻找到最好的出击机会。
因为,从农产品到大宗商品的这轮暴涨中,我们都看到国际金融大鳄的身影,中国房地产楼价是必须要调控,通胀也是必须要遏制,但我们必须要认清引发我们通胀的根源,如果我们不从根源去解决问题,而仅仅是依靠收紧流动性也许伤害的却是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走好,中国目前的这种流动性过剩或者泛滥,是因为我们银行的信贷体系除了问题,而我们的房地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出了问题,如果国家不从这两个层面去解决问题,那么在其它层面的所谓措施,都是自欺欺人的。
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质疑央行现在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是正确的,至少是否是有效的,是否评估过其得与失的效应,央行作为中国金融政策的决策者,应该有一定跨度的预见能力,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是否也在告诉我们央行现在自己也很迷茫,这不是中国央行所要表现出来的能力,央行应该加快对信贷体制的改革,对银行进行市场化的淘汰,而不是现在依然给予国家政策性的庇护,尤其是在银行再融资问题上必须严格把关,中国的银行太多的是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农信社,太少的却是差异化异军突起的竞争力,我们银行的所谓强大都是依靠粗放式的盲目扩张、融资,这样的发展模式注定为中国金融埋下隐患,而这也是央行推卸不掉的一种责任。
人民日报:土地财政不可持续
近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不断提升。资料显示,2001年-
解读:抑制楼价要从卖地财政开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