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依然是以四大家鱼混养为主,虽然随着我国养鱼技术的提高产量也增加了许多,但是产生的经济价值比较低而且可能性生产边界增值空间不大。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的渔产品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食用价值,价值链外延空间自然缺陷。四大家鱼在市场上主要用于满足消费者的食用价值,以鱼体整体烹饪摆放在餐厅的餐桌上供食客食用,无法重复使用或者后续开发价值断链。另一部分原因是鱼种的种系缺陷,决定鱼的开发价值过低,不能产生多次利用,从而降低了后续开发的可能性。由于水资源区域的垄断性,普通鱼的养殖水域挤占了可高值化鱼类的养殖空间,大量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水体资源因鱼种选养类型不同造成浪费。
近些年来,淡水高值化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部分鱼类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哲罗鱼是鲑科鱼类中个体最大也是最易濒危的名贵冷水鱼种类,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研究哲罗鱼的性成熟及全人工养殖条件下哲罗鱼的繁殖、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技术被充分掌握,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的养殖繁育阶段。齐口裂鳆鱼三峡库区特有的鱼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人工繁养3000余尾,并且已经基本掌握该鱼的繁殖规律。人工繁殖高值化鱼类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为保护一些高值化濒危鱼类有重要的意义,为以后的规模开发预留了空间。在我国高值化鱼类中,鲟鱼的价值具有不可争议的头等地位。鲟鱼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尾部犁状,基部宽厚,尾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在鲟鱼家族中,中华鲟鱼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当属鲟鱼之冠。
其实,囿于技术的缺陷鲟鱼一直处于保护状态,并没有作为一种稀缺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的价值体现比较单一,往往只用作科学研究,其实际产生的经济价值一直处于休眠阶段。自从天峡鲟业突破了鲟鱼繁殖与生态规模养殖技术瓶颈以后,鲟鱼只做科学研究的单一价值体现已经成为了历史,从此鲟鱼才开始了可能性规模养殖、繁育、深加工等等用于编织价值链的历史新篇章。
鲟鱼是生来的水中贵族,有“水老虎”、“水下熊猫”之称。鲟鱼不仅仅可以食用、入药、做皮具等等深加工产品,而且由于其与恐龙都是源于亿万年前的物种,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形象地誉为“水下活化石。”,可见鲟鱼较别的鱼类相比优势之远大。
任何用于市场交易的劳动产品,因需求的变化都会围绕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上下波动。当市场上的产品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时,价格便会向下波动;当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时,价格便会向上波动。一种物品拿到市场上交易便成了商品,而商品往往因为数量的多少,通过价格的高低来反映出为商品付出的劳务价值。如果一种商品的数量比较短缺或者说比较稀缺时,那么这种商品就会在市场上反映出过高的价格。从目前国内外的市场来看,鲟鱼作为水产品中的贵族,在市场上是比较稀缺的,所以鲟鱼深加工的产品价格可以与同一品类中的相关奢侈品价格媲美,仅仅鲟鱼肉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达到了60美元/公斤。总而言之,鲟鱼未来的经济开发价值必然是一个利润增长点,是未来高值化鱼类产品的明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