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折射中国股市信心与人气
——三高现象有利于中国股市起步阶段的快速扩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认为:“三高”现象是中国股市有信心、有人气、有热度的铁证,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有利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在起步初期阶段的快速扩容,这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将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流动性泛滥及“加息”的条件下,通过IPO可将游资或热钱导入实体经济,从而缓解市场过度投机,变废为宝、为我所用。
然而,如今仍有一些人片面、武断地将“三高”现象看成是绝对的坏事,并将它直接归罪于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他们激进而简单地认为,只要中国股市发审制度实行美国式的注册制,废除核准制,就可以解决“三高”现象。他们甚至还坚持认为,市场化应该是一步到位、彻头彻尾的市场化,否则就是“伪市场化”。很显然,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反市场化的,他们表面上主张完全市场化,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极端主义主张。众所周知,不管是工业化、城市化,还是市场化,都必须有一个过程,试问:市场化怎能一步到位?注册制目前能够适合中国股市的现实状况吗?
事实上,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一级市场“去行政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IPO定价的市场化与IPO节奏的市场化,很显然,这一改革已取得了预期效果和巨大成功。尽管“三高”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股市场的信心与人气,也有利于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快速扩容,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三高”现象是不正常的,笔者认为,“三高”现象并非源自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本身,而是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二级市场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在壳交易背后的“空手盗”游戏,致使垃圾股投机猖獗,其股价被严重高估,从而扭曲了整个A股的估值体系,在比价效应的作用下,直接推高了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定价。
其二,场外市场(OTC)缺位,无法有效分流场内市场的排队压力,企业上市的排队时间成本及机会成本猛增,上市就是过独木桥,上市成功的收益与上市失败的风险同样大。因此,在新股发行定价中,实际上,已经暗含了排队等候及严格审核的“上市风险溢价”。
其三,投资渠道单一,国人除了存款,就是炒股。在房市,政府调控政策大力提倡“打击房市投机,抑制房市投资”;当房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房市投资风险倍增。在债市,公司债券市场规模狭小,债券定价拉不开档次,投资价值无法吸引民众。因此,炒股尤其是炒新股,成为中国投资者的单项选择。狭小的中小板与袖珍的创业板,如何经得起巨大流动性的冲击和炒作?
此外,中国股市历来心浮气躁,尤其喜欢暴涨暴跌,常见的现象是:牛市涨幅全球第一,熊市跌幅全球第一。与成熟股市相比,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总是高高在上的,目前的A股市场,唯有超级大盘股的市盈率是与境外发达市场对接的,相反,中小盘股及垃圾股的市盈率则长期居高不下。因此,中国股市的涨跌幅与发达股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以上一轮大牛市为例,在2007年10月16日牛市顶峰时刻,这一天上证综指创出6124点的历史天高记录,当天A股主板(上交所)市盈率为71.44倍,而香港主板市盈率则仅为23.48倍!A股的市盈率比港股高出两倍,这一组数据是由香港交易所提供的。同样是大牛市,为何A股主板与香港主板会有如此巨大的市盈率悬殊,因为香港主板是发达而成熟的市场,估值更理性而合理;相反,A股主板则是新兴而不成熟的市场,估值偏高、泡沫严重。
再看看上一轮大熊市,在2008年10月28日熊市极寒时刻,这一天上证综指最低下探1664点,从6124点处仅用12个月就暴跌至1664点,在极寒的这一天,香港主板市盈率为6.04倍,而A股主板(上交所)市盈率则为14.44倍,A股市盈率仍高出港股一倍。
由此可见,经常性的暴涨暴跌,实为中国股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也是中国股市经常表现出来的冰火两重天景象:牛市表现为“一步到位的涨”与“涨过头”;熊市则表现为“一步到位的跌”与“跌过头”。
即便在熊市,除了超级大盘股,A股市场的个股市盈率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尤其是A+H股的股价表现,一般地,只有大盘股和超级大盘股的H股股价与A股持平或略低,而除大盘股以外的所有A股股价,则远高于H股股价。因为A股市场的股价排序一般是以股本为依据的,而不是业绩,这也是中国股市的投机特色。
由此可见,A股市场原本估值水平要远高于境外发达股市,因此,在一级市场上,IPO定价A股市场远高于境外发达股市,进而形成所谓的“三高”现象,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是境外市场望尘莫及的。
从长远来看,消除“三高”现象并不难,主要对策只需三条:一是改革退市制度,完善二级市场淘汰机制,严惩壳交易背后的“空手盗”,真正还原垃圾股股价的本来面目。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中国OTC),分流场内市场压力,鼓励高科技非上市公司在此挂牌转让。OTC既是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储备库,同时也是退市公司的废品收购站和垃圾处理场。三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尤其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公司债券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和投资平台,为国人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与组合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