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货币政策操作和金融改革开放


二、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和金融改革开放

(一)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均衡放贷

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考虑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逐渐退出的问题。201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以对冲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同时又兼顾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金融发展。11月16日、11月29日和12月20起,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第四、第五和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此外,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还特别要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期限为2个月。

10月份以后,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增多。5~10月份,各月贸易顺差分别为:194.52亿、201.40亿、286.61亿、200.07亿、168.75亿和271.48亿美元,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加之CPI高位徘徊,促使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10月20日和12月26日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50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50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重启加息距离2007年最后一次加息,已经时隔34个月。自2007年“防通胀、防过热”的六轮加息之后,经历连番自然灾害及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于2008年9月进入“降息”通道,先后5次下调基准利率,2009年全年未调整利率。

2010年,公开市场操作在流动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变化,灵活、适时、适度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具体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兼顾了当期外汇占款增加、央票兑付、利息支付、正回购到期和商业银行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等因素,通过正回购操作和发行央票等手段灵活对冲流动性,保证货币净投放能够支持货币供应合理增长。1~10月份,央行货币净投放:‑616.22亿元、6377.56亿元、‑5796.83亿元、‑4702.79亿元、2335.97亿元、5800亿元、560亿元、-1190亿元、1930亿元和290亿元人民币。其中,2月份货币投放较多,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3、4月份加大资金回笼和5、6月加大货币投放,主要基于资金供求情况,适时做出灵活性调整。

图–7:2010年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净投放情况

 

来源:wind资讯、CCIEE。

(二)加大了金融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2010年,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了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保、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产业转移的支持。一是增强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扩大了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四是加大了金融支持消费的力度。五是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文化企业贷款快速增长,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债券融资规模明显增加。六是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完善了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010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275号),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及贷款利率等政策,明确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相关规定,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同时,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需求,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三)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无论从5月份外贸形势、国际热钱流向和国内CPI超过3%等因素看,还是从全球汇率结构变动看,此时重启汇率改革成本都是比较低的。这意味着中国将容忍一定程度的人民币缓慢升值,也意味着收紧国内总需求。在G20峰会召开前夕重启汇率改革,较好把握了时机。今后,将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四)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是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强银行间市场制度建设。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二是加强黄金市场制度建设。2010年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包括: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等。四是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保险资金投资监管。

(五)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大型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不断规范,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途径,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选择四川、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吉林、福建、山东八省(区、市)进行深化改革试点,构建一整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促进“三农”金融业务决策重心下沉,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同时,继续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光大银行股票已于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

(六)加快金融对外开放

一是深化出口收汇改革。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山东等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允许境内企业在境外开户,存放境内企业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回流境内债券市场的机制。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0]217号),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三是鼓励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结算。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0〕249号),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明确境外机构可申请在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用于依法开展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四是规范银行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2010年6月30日,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所涉的外汇登记、购付汇、结汇、股权转让等问题,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五是完善对外担保管理。2010年7月28日,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满足境内机构“走出去”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