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与通胀是明年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
年度赛跑已经快到终点。总的来说,这个世界的资本市场“此起彼伏”,起的是洋人,比如美国,道指已经创出两年内新高。伏的是A股折了腾去,白费了三年多时间,股指又回到了2007年三月的水平。这样看来,外国的月亮似乎真的要圆些。我偶然看到《华尔街日报》上崔宇的一篇文章叫《中国资本市场20年:红旗下的蛋》,觉得有点幽默的片段,就把它摘在这:
“如果将这些历史碎片重新拼接起来,也许我们会隐约看到──中国资本市场是‘红旗下的蛋’,每一个曾经浸淫其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也是‘红旗下的蛋’。‘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虽然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资本市场叛逆过、努力过、收获过,但离完善和成熟还有许多险路要走。”
不得不冒出这么一句:耶苏的高明胜于释氏。
只有冀望明年了。
基金还是依赖于股市。通常说,股市总体依赖于经济。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无不被经济预期之不确定性笼罩。危机阴云一直挥之不去。但到了下半年,尽管还爆出希腊、爱尔兰等等主权债务问题,但总大方向上,没有人不承认经济复苏已经确立,企业开始盈利,消费信心上升,失业下降。中国也是同样。GDP红柱依然巍然屹立在东方,进出口旺盛……继续成为新兴市场的标志。唯一与之不匹配的是,股市似乎还是烂泥一团。
好的消息不停地传来。“十二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各项层出不穷的行业和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似乎全昭示着美好的未来。但在这一切之后,所有可以拖累我们的投资计划的关键在于“通胀”。适度的通胀是纸币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产物,也是增长的催化剂,只要它不高到人们不能承受的心理底线,不高到危险精悍稳定的地步,那在经济上来说就是好事。问题是,明年的CPI就是可能很高,很难控制,经济增长注定将有沉重的CPI数据如影随形。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肯定不全是吃干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4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全国发展改革部门将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其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是重中之重。当中国人真的认真到把一个事情放到所谓“议事日程”上的时候,那说明它的性质已经很严重了。
据说,明年的GDP增长基调为8%,CPI控制从3%提高到4%。这让我们相信,总体上是一个好兆头。流动性也不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但由于投资者的脆弱心理,也许明年还是将维持震荡走高的趋势。但要随时做好大震荡的准备。
在一个震荡走高的趋势是,智者能够掌握节奏则可以做短;其他如我辈,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信号,我看还是低吸少动的好。